11、神奇的瓦楞纸设计思路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1课《神奇的瓦楞纸》。废旧的纸在现代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它,但并不仔细观察它,甚至没有想过用里面的瓦楞纸做有趣的作品。本节课,我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瓦楞纸,通过观察,了解瓦楞纸与普通纸的区别,用用剪、撕、贴、刻、卷等方法将其制作成装饰品,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方向,并注意各种方式的对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启发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和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瓦楞纸的纹理特征与普通纸的区别。能力目标:收集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用剪、撕、贴、刻、卷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剪、撕、贴、刻、卷等方法对瓦楞纸进行创作。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方向,并注意各种方式的对比。教具准备课件、具象和抽象的范作、立体的范作、瓦楞纸、双面胶、剪刀、各种各样的零碎用品等工具。学具准备瓦楞纸、双面胶、剪刀、美工刀、彩色卡纸、油画棒、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等工具。课前交流和学生谈心,进行交流。(小朋友,老师昨天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的纸箱,你们带来了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撕不掉的可以用剪刀帮忙。剪刀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让同学们用手去摸一摸刚才撕下的瓦楞纸感觉和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它的外形象什么?(表面凹凸像波浪,更像屋顶的瓦楞,我们把这种纸叫“瓦楞纸”。)2、老师和学生交流如何在生活中收集(如各种包装箱里的瓦楞纸),并要求学生回答平时是怎么处理这些纸箱的。a、扔掉:教师表现可惜的表情。b、卖掉:你真聪明,回收再利用还多了份零花钱。c、可以利用废旧的瓦楞纸制作作品:化废旧为神奇,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神奇的瓦楞纸》出示课题,齐读。)二、尝试阶段:教师随手撕瓦楞纸从抽象到具像,并且边撕边问:你看像什么?有趣吗?你们也想试一试吗?好,我们来比赛吧,老师从10数到1,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变得最快、最有趣,但要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