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1、教材分析:这是一堂在学科内综合的基础纸工课,以有趣、浅显的纸工教学内容来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途径,为以后的纸工教学作铺垫。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折折、剪剪、贴贴、画画活动,对纸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以一年级口语“站起来站起来”为题,既是学生期盼成功的自信流露,也隐含着教师对学生潜能的信任和对其探究的肯定,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将会使这堂课的教学充满活力。教材版面分三大部分展示内容:第一部分,了解纸“站起来”的可能性;第二部分,通过多件学生作品和“心灵手巧”的提示要求,展示纸能站起来的方法多样性,让学生不断创新纸“站起来”的新方法;第三部分,展示一种折法的多种趣味性。(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欣赏《站起来》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站起来”的简单方法和原理。●让学生通过折折、剪剪等方法,改变纸的形状,做出有趣的形象。(2)、学习内容:本课学习通过折、卷、剪等手法,使纸作品站起来,培养起初步的立体意识。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追求形象的趣味性。教学难点:创造新的“站起来”的方法。(3)、建议课时:2课时。2、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剪刀、胶水、颜色、铅画纸、卡纸、示范作品若干。b、学生准备:剪刀、胶水、颜色、铅画纸、卡纸。●教学方法:尝试、探究为主,欣赏、讨论为辅。●教学思路:A、尝试与体验启发诱导,老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桌上躺着一张纸,你会让它站起来吗?”学生作各种尝试,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生生互动,交流纸“站起来”的方法。(如果学生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这时可随机点拨:“看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示范一些“站起来”的方法)。小结:学生明白纸通过卷、折等方法会“站起来”。B、探究与创作引导想像,启发学生通过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增强形象的趣味性。老师示范,例举:可以问:“这个折好的形象看起来像什么?”学生做各种想像回答。老师用剪刀剪成,“现在它又像什么?”教师上色,添加人物:“看,这个小朋友玩得多带劲啊!”C、欣赏与分析欣赏范例,自行探索,让学生明了:范例中各种形象的不同是因为纸“站起来”的形状与方法不一样;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