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玩转巧妙万花筒》学校:福田区天健小学姓名:张锐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1.了解万花筒的折射原理。2.了解制作万花筒的步骤。3.尝试制作万花筒。(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有敏锐捕捉变化的能力。万花筒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激发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制作中,感受折射的原理。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展现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激发兴趣后,简单介绍一下万花筒的历史,让孩子惊叹小小万花筒竟然已经有这么久的历史。在两次兴趣激发后,开始展示如何制作万花筒,并且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尝试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折射的原理。三、教学目标(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1.理解靠双手可以创造千变万化的世界。2.通过双手操作,可以制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1.能够准确测量尺寸。2.能够用胶带粘贴。3.用剪刀剪成不同的形状。(三)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1.在制作万花筒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的多彩世界。2.通过劳动增长智慧,在劳动中发现。(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学会观察,善于发现。2.动手尝试,克服困难。3.大胆创新,反复比较。4.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善于观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窍门。(二)教学难点:正确地将三块镜片粘贴成三角空心体,并贴合圆筒的尺寸。五、教学策略分解步骤,预设难点,教给技巧。六、课时分配两课时,各10分钟七、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出示万花筒呈现的不同的丰富的图案,激发对制作万花筒的兴趣。2.通过万花筒图形的变化,激发对反射原理的科学知识的兴趣。(二)淬炼操作1.指导动手准备材料。2.学习测量和剪切,制作镜片。3.将主要材料粘贴成所需形状,制作镜筒。4.用透明塑料片制作筒底。(三)项目实践尝试按照刚才的步骤制作万花筒的筒身和筒底。(四)反思交流1.成功的秘诀。2.失败的根源。3.改进的方法。4.需要帮助的地方。(五)榜样激励展示成功作品。八、教学反思万花筒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玩具,简单的旋转,制造出万千的变化,吸引玩者不断探索。而且其所需材料简单,甚至可以废物利用,又渗透了环保意识,其中还包含物理小知识,可谓一玩多得。但是对于二年级小朋友制作这个玩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三棱镜的制作和与圆筒的匹配契合。孩子们的肌肉还在发育之中,这些手工过程需要眼、脑、手的协调,尤其是厚卡纸卷成一个圆圆的筒,还要让三棱镜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