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小小编绳用处多》(第1、2课时)学校:水库小学姓名:李灵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呀,随处可见做工精美的编绳,它们既美观又实用,大家都非常喜欢。比如,编绳可以用来帮东西、挂重物,也可以佩戴在手上、腰上,挂在书包上当作装饰品,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家人,朋友。编绳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呢!本课内容简单实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的喜爱,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编织基础结平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并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观察学习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本课以传统文化编绳作为情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绳制作方法,经历学习制作及创意制作的过程,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体会民间技艺之美。(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编绳的基础,但是他们还是在生活中见过许多精美的编绳,对编绳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本课劳动实践活动中老师的教学要特别细致,师要逐步教会编绳的基础结平结的编织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编绳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渗透中华文化之内涵,激发学生的探寻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二、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能掌握编绳基础结平结的方法和步骤,并动手独立完成。2.掌握编织手环、戒指、挂件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参与以及观察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探寻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一)课前准备准备材料与课前调查(二)课上教学1.课前导入欣赏编绳,分享相关文化知识。2.劳动过程:学习编绳基础——结平结的编织方法,学习编织手环、背包挂件。3.劳动过程:探究编绳背后的传统文化渊源。4.劳动评价作品欣赏及开展多元评价,分享学习收获。三、教学目标(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安全地使用常见的编绳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