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热点题型专题提升演练1.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可以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解析: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答案:A2.下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解析:由装置图可知,试管a中的铁钉处于极易生锈的环境中,一周后试管a内铁钉生锈,在生锈的过程中氧气不断消耗,因此试管a内压强变小,而b试管中铁钉缺少水,不易生锈,试管b内压强不变,所以U形管内L端液面上升,R端液面下降。食盐水能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答案:B3.如图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解析:由曲线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液的温度M点比N点要低,而100g水中溶解的A物质是M比N多,如果要从N→M,可加入A物质或降温;如果要从M→N,可升温。答案:D4.铜屑表面呈绿色,欲利用其制取胆矾,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制取流程,有关该流程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①所用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玻璃棒B.铜屑表面呈绿色的物质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C.由固体B制取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方法1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D.操作②的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解析:A.由题意,操作①是把溶液A和固体B分离开,说明操作①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不正确;B.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2(OH)2CO3,故正确;C.制取硫酸铜溶液过程中,方法1生成了二氧化硫这种副产物,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所以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不正确;D.由溶液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如果采用加热蒸干的方法将得到的是硫酸铜粉末而不是胆矾,故不正确。答案:B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