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品 解析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师大附中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20级高二下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 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A. 贯彻了“推恩令”政策 B. 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C.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D. 稳定了汉初边境形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易侯邑”政策、“令列侯之国”诏都是分离诸侯国内部力量,打击诸侯国,以削弱诸侯国实力,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排除A项;打击诸侯国会导致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汉初边境形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号称“中国第一商顺”的年广久干1979年12月注册了“傻子瓜子”商标。《邓小平文选》中这样解释“傻子瓜子”:“指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家个体户,他雇工经营,制作和销售瓜子,称为傻子瓜子’,得以致富。”“傻子瓜子”的成功经营表明当时 A. 商标品牌意识已经普及 B. 城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C.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承认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傻子瓜子”之所以能够成功经营主要得益于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允许个体经济的出现,即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承认,D项正确;“已经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中,与傻子瓜子关系不大,排除B项;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3. 明清江南市镇多有书院,并成为江南市镇的重要文化景观,不仅“严立规条督课之”,而且时常要“课诸生,亲为之授”,以示表率。如南翔镇有长生书院,由巡抚赵士麟建于康熙二十六年,乾隆间重修。明清江南市镇书院的出现 A.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形成了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 C. 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 D. 彰显国家对民众教化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南书院“严立规条督课之”、“课诸生,亲为之授”,而且经常由政府官员的授课.这体现了彰显国家对民众教化的强化,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理学主导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民众的教化,不涉及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排除B项;明清江南市镇书院的出现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4. 敦煌悬泉置汉简记载:“校尉丞义,使送大月氏诸国客。从者一人,凡二人,人一食,食三升。”“建平五年十一月庚申,遣卒史赵平,送自来大宛使者侯陵奉献。”这可用来佐证当时 A. 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融 B. 汉朝边疆形势稳定和谐 C. 政府对西域实行直接管理 D. 国家积极推动对外交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使送大月氏诸国客”“送自来大宛使者侯陵奉献”体现的是西域诸国与汉朝的频繁来往,国家呈现支持的态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融合,排除A项;汉朝的边疆并不稳定,如匈奴经常侵扰内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随葬品,其中诸如木质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成套武备、笔墨纸等文房用品以及种类丰富的丝织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的首次或罕见的发现。该墓葬群的发现、揭示了唐朝 A.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为繁盛 B. 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始形成 C. 中央直接管辖西域边疆地区 D. 吐谷浑融入中华文明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吐谷浑王族墓葬随葬品中出现了大量中原地区的物品,这体现了这一时期吐谷浑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密切,逐渐吸收了中原文化,说明吐谷浑融入中华文明体系,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内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就意味着中央直接管辖西域边疆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后不久即宣布取消部分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去中国旅行的限制,还决定停止美国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970年,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以上表明 A.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B.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C. 中美关系面临改善契机 D. 美国对华政策根本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尼克松就任总统后,美国对华政策相对放松,释放了对华友好的信息,可见当时中美关系面临改善的契机,C项正确;当时中美敌对关系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只是有改善的可能,因此不能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美国对华政策根本转”,排除AD项;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排除B项。故选C项。 7. 隋末以来,民众自残手足的现象屡有发生,时人称为“福手福足”。唐太宗不得不在贞观十六年下令对这些自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严惩自残者。唐太宗此举意在 A. 宣扬儒家伦理纲常 B. 确保民众身心健康 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全力推行严刑峻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唐太宗对通过自残手足逃避赋税的人予以沉重打击,从而达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意图,C项正确;A项并非唐太宗的意图,排除;B项“确保民众”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严刑峻法”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项。 8. 明中期以前,地主常要求佃农承担差役,遇灾不免租,缴纳一笔抵押金,甚至礼钱。明后期,各地佃户采取“抗租”“霸田”等形式与地主斗争,还出现了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等记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 租地农民数量减少 C. 弃农经商现象普遍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明中期以前,地主常要求佃农承担差役,遇灾不免租,缴纳一笔抵押金,甚至礼钱”和明后期的“抗租”、“霸田”及所学知识可得,明朝中期和明朝后期的佃农对待地主的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佃农的生存方式变多,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前后的多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弃农经商现象普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 俾斯麦指出,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安慰数百万德国劳工精神和身体上遭受的痛苦,加强帝国的力量”。这说明德国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解决德国的贫困问题 B. 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 C. 消除德国的阶级矛盾 D. 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知,俾斯麦推行福利政策是为了阻止危及现存制度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加强帝国的力量,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B项正确;AC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B项。 10. 1896年,维新派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英国)讲求农学,耕田、培壅、收获均参新法,用机器,瘠者皆腴,荒者皆熟,一人之力,足抵五十人之工,一亩之收,足抵五十亩之获。……中国于此,诚宜兼收并采,择善而从。"这一观点 A. 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出路 B. 否定了我国小农经济的优势 C. 反映了知识阶层的基本态度 D. 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维新思想家陈炽提出英国农业用新法、用机器、一人抵五十人,一亩之收,抵五十亩之获,建议中国向此学习。根据题干意思维新思想家陈炽对英国农业的看法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A项正确;题干没有否定小农经济的优势,排除B项;思想家陈炽代表不了整个知识阶层,排除C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非常复杂,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有,排除D项。故选A项。 11. 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A. 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 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人们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地域因素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减小,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而不是完全不受制约,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关系,并未突出通讯和传媒的发达,故排除D。 12. 《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A.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B. 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 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的“市”,而且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商品种类繁多,由此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商帮兴起于明清时期,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13. 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B. 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 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D. 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为了提高图书销售量,书商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与城市繁荣的现状,C正确;题干内容无法得出当时活字印刷发展情况,排除A;政府色彩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材料只提及书商的促销手段,无法得出市民的生活习惯,排除D。 14. 19世纪70年代以后,因出口的需要,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得以扩展;国际市场对花生的需求,则促使90年代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清末山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这反映出 A. 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 传统农业仍有抵制能力 C. 外商逐渐占据中国市场 D. 中国逐渐卷人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外贸需求扩大的刺激下,-些经济作物在华种植面积增加,这表明中国受世界市场影响比较大,所以选择D项;这一时期自然经济出现解体现象,但并没有完全解体,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农业的信息,所以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中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外商占据中国市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故选D项。 15. 纹章瓷始于16世纪,盛行于I8世纪,18世纪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各类纹章瓷约60万件,其中1722年运到英国的40万件瓷器中多数为纹章瓷。据瑞典学者统计,曾有300多个欧洲家族到中国订制过纹章瓷。纹章瓷的大量西传,得益于 A. 中西合璧制瓷技术高超 B. 东西方贸易联系的密切 C. 中国积极拓展海外贸易 D. 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纹章瓷产于中国,主要销售于欧洲,尤其是英国,结合纹章瓷盛行时期为18世纪可知,这一时期英国逐步确立了殖民帝国,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因此纹章瓷大量西传,B正确;制瓷技术高超不是纹章瓷大量西传的主要原因,排除A;18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D。 16. 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 A. 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 B. 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 C. 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 D. 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秋时期,淹城秉承“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设计理念,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通过护城河和独木舟连接等,反映出当时城池规划兼顾政治、军事职能,突出实用原则,C项正确;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春秋时期皇权至上观念尚未形成,排除A项;淹城采用西周建都理念,并非儒家思想“指导”,排除B项;淹城的设计和独木舟的出土,不能说明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表明了 A. 西方侵略主导了中国城市变革 B. 城市化过程中和世界的碰撞融合 C. 天津成为全国最西方化的城市 D. 新型城市功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开埠前后,天津由封建城市转变为近代化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西方文明冲击导致,因此城市化过程中,中国传统城市和世界碰撞融合,加速了城市转型,B正确;A错在主导,排除;题干没有将天津和其它城市对比,排除C;D错在“彻底”,排除。 18. 据统计,1949年底我国设市的城市增加到136个,到1957年,市建制增加到177个。建国初期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6%高到15.4%。这些变化有利于当时我国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1949年底我国设市的城市增加到136个,到1957年,市建制增加到177个”体现的是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这主要和一五计划的推行有关,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5年,排除B项;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9. 北宋初年,太祖在各州设医学助教;嘉祐六年(1061年),各道、州、府仿太医局模式在地方设立医学,设官专管。宋代统治者还将医学考试与科举考试一并进行,对成绩优异者奖励、提拔。由此可见,宋代 A. 科举制度的内容不断丰富 B. 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重塑 C. 重视地方医学教育的发展 D. 医生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统治者在州设医学助教,在地方设立医学,并进行医学考试,这些举措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地方医学教育的重视,C项正确;医学考试不属于科举考试的范畴,排除A项;宋代私学教育较为兴盛,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医生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20. 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有人这样评价福特汽车生产:“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儿,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它。”据此可知,福特的成功在于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C. 垄断组织的产生 D.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儿,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它”及所学知识可知,福特的成功在于工业流水生产线,它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环节,工人间的分工更为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B项正确;福特的成功在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A项;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时还未正式出现自动化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21. 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曾主张废止中医学:“我今后决意废止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则(指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是难以照准的。”1929年国民党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最终并未实行。据此可知 A. 中西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 B. 中医学在近代中国完全不被认可 C. 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 D. 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开展,产生了废除中医学的现象,引发了“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等运动,体现了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D项正确;中西医之间有共同的地方,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完全不被认可”的说法不符合材料“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的描述,排除B项;“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2.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这项工作( ) A. 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 B. 顺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 利于强化农民卫生意识 D. 体现了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C项正确;“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C项。 23. 汉代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据此可知( ) A.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 B. 确立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 C. 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为历代中医所接受 D. 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仲景的医学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注意的饮食卫生,为我国的药膳食疗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A项只是药物性能功用,排除A项;汉代的医学水平达不到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的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后世医学接受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的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4. 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 A. 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 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 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在空间和距离的隔阂越来越小,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反映了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D项正确;科技发展有利于各国交往,但“消除了国家界限”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文化多样性,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 25. 《管子•牧民》中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 A. 重视以人为本 B. 推崇天下为公 C. 追求家国情怀 D. 主张和而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主旨认为国家治理关键在民心,要顺民心,要富民,这体现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A项正确;天下为公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家国情怀、和而不同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6. 下图为三星堆出土文物。由图可见,青铜立人像明显吸收了中原制作技术,但金面具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人首鸟身像虽仿效商文化风格,却又有别于商文化而凸显民族和古蜀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 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B. 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 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三星堆文物既有与中原技术风格相一致的部份,又有自身特点,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D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领先世界这一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王权与神权结合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A项。 27.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A. 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B. 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C. 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D. 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冰舞选手的服装设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别出心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B项正确;包容性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排除A项;选手服装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没有体现出家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D项。 28.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 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 B. 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 D. 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下,明清之际许多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的积极的影响,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对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C项正确;明末清初的“中学西渐”是在明清时期保守的对外政策和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下进行的,并没有凸显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排除A项、B项;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学西渐”并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 29. 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A.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 C.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的文化十分繁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宽松思想环境有关,故D正确;亚里士多德时期民主政治已经衰落,故A错误;材料未对比希腊文明和其它地区的文明,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人文主义传播,故C错误。 30. 有学者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对于受压迫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该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 A. 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B. 代表了平民的意愿 C. 适应了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D.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反对贵族滥用职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世界意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既得利益。故B项不符合题意;适应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的是万民法,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1.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材料表明 A. 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 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 阿拉伯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 阿拉伯文化极度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ACD项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 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金矿开采完毕后,由于遭受歧视,很多穷苦的华工只能蜗居在唐人街里,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这些华工 ①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融入了当地的主流文化 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可得出华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可得出华工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①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国际地位,排除②;从材料可得出,华工并没有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3.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18世纪末,美利奴羊引入澳大利亚后数量迅速 增长,羊毛源源不断运往英国 物种的引进引发澳大利亚生态危机 B 独立后的埃及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埃及阿拉伯共和国” 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阿拉伯文 C 20世纪末,新加坡公布了“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等内容的家庭价值观 新加坡是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移民社会 D “难民奥林匹克运动员代表队”作为一支不分国界的队伍参加了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 难民问题已得国际社会的关注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难民奥林匹克运动员代表队”作为一支不分国界的队伍参加了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说明难民问题已不容忽视,已得国际社会的关注,D项正确;美利奴羊引入澳大利亚后数量迅速增长,为英国的毛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但没有体现物种引进对澳大利亚生态环境的影响,排除A项;独立后的埃及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埃及阿拉伯共和国”,但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排除B项;20世纪末,新加坡公布了“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等内容的家庭价值观,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无法得出“新加坡是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移民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 34. 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案》,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强制实行文化测验的移民法,规定凡年满16岁而不能阅读英文或其他语种文字的外国人,均不许进入美国。这一变化源于美国 A. 文化发展的需求 B. 意识形态的偏见 C. 种族歧视的消除 D. 工业化发展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通过移民法,对移民的外国人有着严格的文化要求,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文化发展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与意识形态无关,排除B项;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种族歧视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35. 如图是在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汉朝金球,它的特色是中空,在空心的黄金球上面,焊接上了一颗颗黄金做的小圆点,这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焊接技术,在西方史籍中也有记载。据此可知,汉代 A. 中欧开始了直接的经济联系 B. 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融 C. 丝绸之路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D. 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文物是汉代贵族的陪葬品,但其却具有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焊接技术风格,表明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局面,这与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密切相关,B项正确;仅凭该文物不能证明中欧“开始”了直接的经济联系,排除A项;汉代中国丝绸之路的重心尚在陆路,直到宋代才转为以海路为主,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的文物不能得出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6. 据《史记》记载,乌氏(今甘肃平凉县)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秦始皇让其位同封君,列朝议事。这则材料可以佐证秦代 A. 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 B. 政府鼓励民众经商贸易 C.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并存 D. 畜牧业为国民经济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乌氏(今甘肃平凉县)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可知,乌氏倮与关外戎王贸易而致富,可以佐证秦代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经商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37. 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 A. 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B.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 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D. 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龙应台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找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才能够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这意味着其主张全球化过程中不能抹杀民族性,反而应当立足民族化,C正确;题干主旨是全球化中要强调民族性而非西方化,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38. 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A. 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 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 C. 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 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给非洲带去文明”“让黑人变白”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非洲黑人的歧视,B项正确;材料与推广欧美生活方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争夺欧洲市场无关,排除C项;推动非洲文明进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9. 大革命时期,仍旧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会遭到嘲讽。大革命后,衣着华丽者几乎有反革命的嫌疑,而下层民众简单、朴素的服装样式却成为时尚潮流。服饰不再是等级制度的鲜明外衣,而是法国人民政治立场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政治参与的强化 B. 经济基础的变革 C. 基础教育的发展 D. 理性精神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使民主、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人们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D项;这种变化指服饰不代表等级制度,代表了政治立场。大革命中,穿着老式贵族服饰会遭到嘲讽,代表着对封建制度的摒弃。大革命后,下层民众的服饰成为潮流,代表着民主、平等思想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政治参与的强化是其表现,不是原因,A项错误;大革命前,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发展,大革命后,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变革,B项错误;基础教育的发展没有史实依据,排除C项。 40. 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 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 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 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 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在小说中表达的主张是以使用民族语言为荣,以使用非本民族的英语为耻,这体现了阿契贝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表达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A项正确;作者主要表达了民族文化情绪,并不是在批判殖民经济霸权和对大国政治对抗不满,排除BD项;根据“在伦敦街头”等可知表达的不是国家日渐开放,排除C项。故选A项。 二.材料解析题 41. 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答案】(1)主要因素:优越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