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语文注意∶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黄河文化是指萌生、发展、繁荣和传承于黄河流域的文化。由于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气候和自然环境等不同,历史上形成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和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其中广义上的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生活于此的华夏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影响久远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和主干文化,也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文化和主干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伦理思想等都从中原地区传播开来,因此,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黄河文明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整个文化系统。世界上所有古老文明的起源都与大河有关,如尼罗河之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之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之于古印度文明,黄河文明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大河文明。在上述几种世界古老文明中,唯独黄河文明连绵不断从古到今,这就是黄河文明与其他古老文明最大的区别。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认为,文明的产生既不是靠种族的优越,也不是靠地理环境的良好,而是人们面对环境的不断“挑战”而进行成功“应战”的结果。按照这种理论,黄河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固然与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有关,更与这个文明的建构主体——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有关。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但黄河不定期泛滥也对人们的生存构成极大挑战。面对肆虐的黄河,中华民族更多的是相信自身的力量,与水患不断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的治黄史就是一部治国史,中华民族与洪水灾害抗争的过程也铸造了独有的文化品格,形成了黄河文明包容性、辐射性和思想大一统性等文化特征。黄河文明在中原地区最早露出了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此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吸纳包容周边地区文化,并向周边地区辐射,逐渐形成大一统思想。秦汉以后,黄河文明的大一统思想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巩固,黄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节选自杜学霞《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的关系阐释》)材料二在颂扬黄河文明的同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