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学情调研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2.477和491年,孝文帝主持对魏初以来的法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改,简约律条,宽禁减刑。为了避免百姓“轻陷刑网”,他敕令天下,“勿使有留狱久囚”;还下诏限制拷掠,案件处理要“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孝文帝的上述举措A.表明了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C.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D.表明了礼、法开始走向结合3.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州制度”,少数民族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这一制度A.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C.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D.实现内地与边疆管理的一体化4.唐代省试只有礼部侍郎一人负责知贡举,从命题、考校到决定名次,且往往连任数举。宋代将知贡举官称为“权(临时)知贡举”,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官若干,协助主持考试。此外还有编排试卷官、封弥官、点检试卷官等官员配备。这些举措A.重在打击贵族子弟的特权B.意在防范科举中的舞弊行为C.导致人浮于事、制度僵化D.有效抑制了武将势力的膨胀5.清朝皇帝为了解或处理地方某一重大事件,常常派出钦差大臣。钦差大臣均由皇帝特遣,行前和回朝后,都得面见皇帝请训或接受垂询,其内容除所办本身差务外,还常包括其他民情政务。在外地办事过程中,也得时时奏请。上述做法A.成为约束地方政府官员的有效手段B.是维护地方吏治清明的主要举措C.表明清朝监察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D.有助于缓和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6.1853年10月,江北大营军务帮办雷以諴向扬州附近米行按每石米50文钱为标准征税,以解决军饷困境,名为厘金,半年之中收钱即高达约2千万文。此后各地“皆仿其例”,厘金成为定制。这一现象折射出清朝A.边疆危机的加深B.中央集权的加强C.权力结构的变化D.自救运动的开始7.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颁布的系列文件,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迫切希望发展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