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12月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前,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一项迫切任务是撰成系统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编撰《中国历史编纂学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的学科之间关系加以辨析。中国史学史于20世纪初由梁启超提出,此后百余年中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步建立并日趋壮大。白寿彝先生于1981年撰写了《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四篇文章,确立了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就是中国史学史的分支学科的理论,认为它可与史学思想、理论发展史,历史文献学史相并列。而从这一分支学科角度看,除了全面研究和论述历史编纂学发展进程、主要成就及其理论问题之外,我们还要把跟它关系十分密切的历史叙事技巧也包括进来;同时,也要论述与历史编纂互有密切关系的历史理论和史料学的相关问题。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推进对于三千年中国史学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根据历史编纂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本学科的基本部件大致包括:史著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史家著史精神,史著体裁选择和内容特色,史书体例运用,史学名著的史论成就,历史叙事技巧,史官制度的演变以及官修、私修的互动,史著成就的影响等。凡属于上述基本部件的要着重论述,尤其对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应大力发掘、阐释,以丰富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学科内涵,凸显原创性价值。历史编纂学以时代条件和史家著史精神、体裁选择和史著内容特色、体例运用等项为基本构件,从这些方面作深入开掘、阐释,就能提出新课题,得到新创获。进入近代以后,史家的历史观点、著史目的、史书记载的史实等都产生极大变化,尽管如此,历史编纂学近现代部分仍应以上述诸项为基本构件,既要充分关注鸦片战争以后史著的时代性,又要保持研究模式的前后贯通性。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有互相交叉、重叠之处,但按照不同学科体系,探讨和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互有分工。譬如关于历史编纂学史论述的“起点”,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所要论述的是历史编纂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应以有珍贵内容、有编纂目的、有编纂技术的史书载体之出现,作为论述的“起点”,如《尚书》创立以“记言”为主体的史书形式,编排、组织有一定之法,成为中国历史编纂重视体例的发端。而先秦诸子中的史论及其他史论成就在史学史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史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