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六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A.知识水平B.能力水平C.学习状况D.心理状况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A.加涅B.布卢姆C.波斯纳D.罗森塔尔3.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5.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至50年代C.20世纪60至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6.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是()。A.3岁以前B.3岁左右C.5岁D.7岁7.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8.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提出的。A.布鲁纳B.布卢姆C.布鲁巴奇D.波斯纳9.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10.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A.加涅B.布鲁纳C.苛勒D.奥苏伯尔11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1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的教育目的论。A.宗教神学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1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B.劳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6.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1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18.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规章制度D.教学规则19.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教学原则相一致。A.学不躐等B.长善救失C.学而时习之D.不愤不启,不非不发2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