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0.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种有效数学模型;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意义的建构过程,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的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设计意图“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名题,暗示着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它不仅趣味性强,而且“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简单计算、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等多种方法求解,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是最为直接的方法.主要教学过程(含教师课堂活动、学生课堂活动、设计意图说明等)修改意见(二次备课)情景导入:“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第31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教师启发:你有几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算术方法;(2)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名题,暗示着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它不仅趣味性强,而且“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简单计算、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等多种方法求解,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是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学提问:问题一:问题中的量有哪些相等关系?问题二: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1.“上有35头”,指鸡、兔共35只,有相引导学生在经历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优化给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也体现过程与方法等关系(1):“鸡的只数+兔的只数=35(只)”2.“下有94足”,指鸡的腿与兔的腿共有94条,有相等关系(2):“鸡腿的条数+兔腿的条数=94(条)”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有,,这里的两个方程中的x、y分别是同一个数值,即x、y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故将这两个方程联立在一起,可写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实践探索:问题你所联列的这个形式有哪些特点?你能模仿这样的形式再写几个吗?先观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发现: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两个方程的特点,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例1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吗?并说明理由.(1)(2)(3)(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学生口答.通过练习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