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研究_杨建林.pdf
下载文档

ID:319118

大小:170.69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业 学院 提高 人才培养 质量 生动 研究 杨建林
第 22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22 No.1Feb.2023收稿日期:2022-11-04基金项目:2021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双高 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机制研究”(2021JSJG442)作者简介:杨建林(1973-),男,教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设计产业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研究杨建林1唐小卫2焦远俊2(1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47;2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699)摘要:产业学院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教育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学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组建产业教授领衔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面向产业前沿开展现代学徒制、建设“双师型”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推动产教常态融合、搭建服务产业前沿发展需求的科研平台等多种途径促进产业学院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过共享高层次人才队伍、共同进行项目载体开发、共同进行校企人才培养等途径进行动力赋能,促进产业学院在内生动力下发展、循环。关键词: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内生动力中图分类号:G 7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434(2023)01-0051-04Research on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Industrial CollegesYANG Jianlin1TANG Xiaowei2JIAO Yuanjun2(1 College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Changzhou 213147,China;2 Jiangsu Suz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Nantong 226699,China)Abstract:Industrial college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as well as education chain in the new era Facing the high-end and hi-tech industries,cultivatingmultiple innovative technical talent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multi subjects of industrial colleges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ed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led by industrial professors,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training for the industrial frontier,building a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practice mobile workstation to promote the normal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to serve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ialfrontier development,the quality of service talent training of industrial colleges can be promoted By sharing high-level talentteams,developing project carriers together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he development and circulationof industrial colleges can be enhanced greatly under endogenous motivationKey words:industrial colleges;talent training;endogenous motivation0引言产业学院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产教深度融合育人的重要载体。紧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是产业学院的典型特征。需求的高度契合使得产业学院合作主体利益有效联结的概率提高,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1。产业学院的建设需要紧跟所在城市或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在行业协会、产业头部企业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开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产业前沿的实训平台和资源、发挥产业教授引领作用、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开展现代学徒制等途径提高产业学院供需的耦合程度。1产业学院建设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 年)提出,要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水平,丰富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通过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整合教学资源,与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紧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进一步创新“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则进一步明确要求,高水平专业群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专业群为单元联合行业企业组建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招工招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就业创业等工作,形成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水平专业群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以下简称“双高”)建设为契机,围绕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的发展需求,各“双高”院校陆续开展了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产业学院作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新载体,需要破解多元主体共生的基础与稳定性比较脆弱的问题2。“双高”院校需要持续激发产业学院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产业学院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2 1组建产业教授领衔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产业教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行家,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广泛的影响力。组建产业教授领衔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以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构建组织稳定、目标明晰、运转常态、校企混编、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产业教授领衔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将发挥其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带头人作用,使团队全面、及时地共享行业前沿发展状态及趋势等信息。2 2开展面向产业前沿的现代学徒制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出发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依托现代学徒制,不断探索产教协同、面向产业前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学徒制中,行业协会、产业头部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专业群教学标准制订、人才质量评价等环节,教学实践环节紧密对接产业高端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确保了学徒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2 3构建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构建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立足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立足学校建设企业大师流动工作站。依托工作站打造产教常态融合场景,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校企教师赴对方单位开展常态化工作提供平台和空间。校企教师流动机制的主要目标是围绕产业发展进行校企教师能力的提升或转化。通过在学校设置企业大师工作室、企业专家工作站,使教师团队在大师或专家的引领下,快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快速掌握产业前沿发展趋势与需求;通过在企业设立教师流动站,使教师团队与企业工程师团队一起开展业务的学习交流,通过半年以上的脱产实践,形成专业教师服务企业项目的能力。通过构建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使校企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开发适合产业前沿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使产业前端的项目流程迅速转化成技术技能培养的教学流程。24搭建服务产业前沿发展需求的科研平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的发展,“双高”院校组建了特征鲜明、机制创新的产业学院,产业头部企业因院校的内涵建设需求加入产业学院。头部企业加入产业学院的初始目标是未来有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加入企业,为企业带来创新发展的人才红利;头部企业的高阶目标是在与产业学院的合作过程中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更有竞争力的市场空间。为此,校企联合成立服务于产业前沿发展的科研平台,基于平台的良性运行,校企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互助合作,共同围绕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痛点进行科技攻关;共同围绕产25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业前沿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共同争取市厅级以上的重点研发课题的立项支持。科研平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企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形成了产业学院各方主体相互依存的基础。3产业学院内生动力提升的机制探索3 1产业学院的机制建设多元主体利益、价值认同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增加了产业学院治理过程的复杂性,需要设立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置”的产业学院组织架构,完善产业学院的内部治理3。通过成立产业学院发展理事会,制订产业学院的章程,统一协调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各方面工作。通过章程制订,协调产业学院的多元主体,围绕产业学院的目标,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和可享有的权利。通过制订产业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将产业学院的各项工作系统化、品牌化、特色化、制度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执行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多元主体的发展目标。响应产业学院各方诉求,构建产业学院运行质量及绩效评价标准,为产业学院的高水平运行提供科学的监督和诊改依据。32产业学院多元主体共赢的主要影响因素1)共享高层次人才队伍。产业学院的运行动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支撑,特别是在产业高端对话、产品研发、面向产业高端发展需求的教学标准编制等各项工作中都需要高层次人才队伍赋能发力。面向产业高端发展,校企双方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各抒己见;面向行业未来,校企双方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同向同行且同频共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高端补给共享机制,促进产业学院多元主体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前行。2)共同进行项目开发。产业学院面向产业高端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项目开发。联合申报市厅级以上产业高端研发课题;联合开展面向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应用技术研究;联合开展产业高端技术咨询服务;联合开展面向全产业链的人才培训培养。依托项目,将产业学院的各方主体融合成为一个发展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研发的项目数量、质量、层次会反映产业学院多方主体融合的水平。3)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各方主体有着基础的价值目标,即为高端产业发展或产业高端发展持续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象包括在校学生或企业在职员工。院校培养面向产业发展的人才是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动因,即通过政行企校多元主体的参与,产业学院滚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工作需求,滚动修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教学标准,通过工作任务驱动、工作成果导向,不断输出产业急需的人才。产业链持续获得人才支持是产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产业链持续参与教育链各项活动所期待的基础回报。产业链在参与教育链人才培养的同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