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移项法解方程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与方程相联系,感受方程的简单变形。2、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基本步骤:“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互相合作的能力。4、逐步渗透数学的归纳和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难点:两个变形步骤的特点的掌握以及在具体问题中的处理方法。方法设计: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自己观察、探索,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选取通俗易懂的实例,让每个学生都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同学们,你会跷跷跷板吗?如果你想让自己跷起来,你该怎么办?有没有其它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可以假设一个重50千克,另一个人的体重如何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如果设另一个人的体重为x千克,则当x=50时,两个人就跷得一样高。2、假设你去超市购物,如果买4盒相同的面纸一共化了12元,那么再多买2盒,就应再付多少钱呢?(由学生思考得到答案,并能用简单的方程表示出来。)3、同学们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上面两个例子的问题?(教师可加以引导,如天平的例子。)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天平托盘,你知道是怎样变化的吗?(学生观察图3.2.1左图,并列出方程)图3.2.11板书:x+2=5.(学生观察图3.2.1右图,并列出方程)板书:x=5-2(写在上式的右边)(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图3.2.2,图3.2.3)图3.2.2图3.2.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天平托盘的变化及相应方程的变化,有规律可寻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整理,得到两个变化规律,导出课题。)板书课题:方程的简单变形二、知识导学:既然方程能这样变形:板书: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1、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因此,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实践1:解下列方程:(1).(2).解:(1)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2)方程两边都减去3x,得即(口头检验)即(口头检验)像这样,将方程中的某些项,如-5、3x,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了方程的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实践2:解下列方程:(1).(2).解:(1)方程两边都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