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教学设计说明上海市徐汇区位育实验学校张春燕一、教学选题的背景1.关于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中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综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内最简单的直线型封闭网形,是进一步探究、学习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和从实验几何逐步向论证几何的过渡起到奠基作用。2、学生认知基础评估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地认识,对三角形的两种分类也有接触,但对于“具备怎样条件下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但是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本节课在设计上,为了体现知识点的发生过程和数学的本质,尽可能的让学生思维的活动起来,同时重视几何语言的归纳表达能力。二、教学处理的重点思考1、教材的处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较多,如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边、顶点、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等重要线段的概念;同时也要求学生知道三角形的两种不同分类(按角、按边)、知道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的结论等。为此,教材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边、顶点、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等重要线段的概念;第二课时包括三角形的两种不同分类(按角、按边)、知道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的结论。为了能更充分地揭示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边关系的教学探究活动,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能更加集中突出分类思想,笔者将两课时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编排与整合,第一课时的内容调整为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边、顶点、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分类。2、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1)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和说理等过程,体会并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2)通过分别观察、比较三角形的边长、角的大小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3.关于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