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早熟大豆新品种佳豆5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_徐杰飞.pdf
下载文档

ID:317083

大小:160.92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早熟 大豆 新品种 59 选育 栽培技术 徐杰飞
经济作物 2023.1大豆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油料作物,同时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用价值较高,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等,用途广泛1。我国每年消耗大豆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虽然是大豆消费大国,但大豆总产量并不高,其原因包括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国内大豆单产水平低,国外进口大豆品质好、价格低等2,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因此要想减少对国外进口大豆的依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些年该省大豆种植区域北移明显3,目前黑龙江省北部是其大豆的主要产区,然而北部存在无霜期短、积温低,不利于大豆生产的问题,但也存在土壤肥沃、地势平整及机械化程度高等有利于大豆大面积生产的优势4。目前第六积温带下限的大豆品种普遍品质较差、产量较低,因此急需适宜北部的早熟、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超早熟、优质、抗逆、高产等为育种目标,2011年以北豆5号为母本、黑河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多点试验,选育出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佳豆59,该品种在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220039)。超早熟大豆新品种佳豆 5 9 的选育与栽培技术基金项目:生物育种科技重大专项(2019ZX16B01);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04-CES05);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ZKYF2021C002);黑龙江省揭榜挂帅项目(2021ZXJ05B02)作者简介:徐杰飞(1993-),女,硕士,实习研究员,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工作。E-mail:通讯作者:郭泰(1964-),男,硕士,二级研究员,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工作。E-mail:摘要:为了选育超早熟、优质、抗逆、高产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以北豆5号为母本、黑河49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佳豆59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具有品质好(高油:脂肪含量22.00%)、超早熟(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95 d左右)、高产(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黑河49分别增产8.7%和7.0%)、稳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增产点比例均为100%)、抗病(中抗灰斑病)等优点。关键词:佳豆59;大豆新品种;超早熟;选育;栽培技术徐杰飞1郭泰1王志新1郑伟1李灿东1赵海红1赵星棋1郭美玲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果后,把荚果摊在晒场或干燥地面继续晾晒,当荚果的含水量低于10%、气温10在以下时,将花生荚果装袋入库。库房要保证通风干燥,不得将花生与化肥、农药在同一库房储存。参考文献1马天进,林茂,陈惠查,等.高产优质特色黑色花生新品种黔花生7号的选育J.种子,2021,40(6):146-149.2于树涛,于国庆,孙泓希,等.东北主栽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0):3364-3370.3花生良种冀花4号J.现代农村科技,2011(2):79.4万勇善,刘凤珍,迟斌,等.出口专用型小花生新品种丰花2号选育及产业化开发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5刘红欣,牛海龙,李伟堂,等.花生新品种吉花6036选育报告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6):18-19,95.209-2023.1 经济作物1品种选育1.1亲本来源与优点母本北豆5号从农垦北安科研所与北安华疆种业引入,为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品种。具有早熟、分枝好、抗倒(秆强、韧性好)、油分含量高(22.05%)、产量性状优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黑河18分别增产12.1%和9.9%)等优点5。父本黑河49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引入,为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黑河35分别增产10.4%和10.6%)、蛋白质含量高(41.93%)、粒较大、抗逆性强等优点6。1.2选育经过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以北豆5号为母本、黑河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1109 F0;2012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种植F1;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种植F2,当年冬季去海南,南繁种植F3;2014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种植F4;2015年在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5,并于F5决选品系,编号为“合交15-1124”,品种试验名称为佳豆59;2016-2018年在广民种业基地和异地进行品种试验;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品种区域试验,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品种生产试验,2022年提请审定推广。2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株高72 cm左右,有分枝;白花,圆叶,灰色茸毛;秆强,结荚多;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2 g左右;蛋白质含量37.12%,脂肪含量22.00%,蛋脂总和59.12%;病害接种鉴定表明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地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95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1 80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产区属于超早熟品种。3产量表现3.1鉴定与异地试验产量结果该品种参加2016-2018年广民种业基地与异地品种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2 157.1 kg,较对照品种黑河49增产12.7%。3.2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该品种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品种试验,2019年6点次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 781.0 kg,较对照品种黑河49增产4.9%,增产点率100%;2020年6点次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 164.4 kg,较对照品种黑河49增产12.5%,增产点率100%。该品种2019-2020年2年12点次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1 972.7 kg,较对照品种黑河49增产8.7%,增产极显著(附表)。附表佳豆59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结果试验地点2019年区域试验2020年区域试验2021年生产试验产量(kg/hm2)较CK增产(%)产量(kg/hm2)较CK增产(%)产量(kg/hm2)较CK增产(%)龙门农场试验(五大连池市)1 916.71.83 264.012.6大兴安岭永林大豆研究中心(松岭区)1 510.09.81 320.09.11 941.37.2襄河农场试验站(五大连池市)2 000.02.32 090.915.02 407.614.2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加格达奇区)1 863.92.02 136.09.32 165.05.9建边农场试验站(嫩江县)2 265.07.92 900.021.52 207.45.3黑河爱辉区种畜场(爱辉区)1 130.35.71 275.87.41 549.87.5龙门农场试验(五大连池市)2 208.21.7黑河菲农农资(爱辉区)1 630.87.21年试验平均结果1 781.04.92 164.412.52 015.77.02年区域试验结果2年11点平均1 972.78.7210-经济作物 2023.13.3生产试验产量结果该品种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品种生产试验,7点次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 015.7 kg,较对照品种黑河49平均增产7.0%,增产点率100%,增产极显著(附表)。4栽培技术要点4.1选地与整地4.1.1选地佳豆59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增产点比例都是100%,因此适应性较好,在各类型土壤中均能种植。应避免重茬,合理的进行轮作,能有效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前茬以玉米、辣椒、小麦等作物为佳。4.1.2整地采用秋整地方式,一次性达到待播状态。秋季进行深翻、深松起垄,秋季起垄能减少春季耕作次数,有利于保墒。如果是涝年春季也要及时的耕作,增加散墒。秋起垄地块在早春要及时镇压。4.2栽培模式与密度适宜“大垄栽培”和“垄三栽培”模式。大垄栽培:垄距110 cm,垄台高18 cm,垄上23行,其中双行的垄上行距4550 cm,三行的垄上行距2025 cm。垄三栽培:垄距65 cm左右,垄台高18 cm,垄上双行,垄上行距20 cm。种植密度: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中等肥力地块建议每公顷保苗35万株。4.3播种选种时要选用芽势、芽率及纯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大豆种子,即使是轮作地块也建议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大豆种衣剂拌种,能起到防治根腐病等一些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作用。由于大豆苗前期根瘤还未形成,营养不足,因此建议尽量选择营养成分多元的种衣剂,如含有钼酸铵,能促进根系的根瘤形成的。佳豆59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种植,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4.4田间管理4.4.1施肥施肥分基肥、种肥、追肥及根外施肥,一般情况下,基肥和种肥用量比例为31。追肥要根据大豆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栽培条件下,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 kg、尿素50 kg、钾肥75 kg;在大豆初花期或鼓粒期公顷叶面喷施尿素7.5 kg,磷酸二氢钾2.0 kg。4.4.2中耕管理大豆整个生育期至少进行2次中耕。第1次中耕在初花期进行,为大豆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第2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主要是根系培土,防倒伏。但如果是水改旱的地块建议至少进行3次中耕,第1次中耕应该在苗期,可以疏松土壤、散墒、提高地温,增加大豆苗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大豆苗的生长,然后在初花期、封垄前分别再进行一次中耕。4.4.3除草应该采用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化学除草应该以苗前封闭除草为主、茎叶处理为辅,播种后23 d喷洒封闭除草剂(如90%乙草胺2 0002 400 mL,加75%噻吩磺隆3050 g,兑水250300 kg/hm2)进行苗前封闭处理,在大豆苗长出后,尽量在大豆三片复叶前喷洒除草剂(12.5%烯禾啶1 2501 500 mL/hm2),但应观察田间杂草状态,应在田间大多数杂草出齐时喷施为佳。如果苗后除草剂喷施后还有小部分杂草出现,建议采用人工除草或者中耕(中耕也能去除部分杂草),因为茎叶除草剂不建议用多次,会造成严重药害,延缓大豆的生育期。4.4.4病虫害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等。根腐病: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大豆种子进行种衣剂拌种;蚜虫:当田间有5%植株卷叶时,每公顷可用25%氰辛乳油450 mL兑适量水喷雾防治;红蜘蛛:当田间点片发生时,每公顷可用1%苦参碱200 mL兑适量水喷雾防治;食心虫:一般在8月5日左右进行防治,当田间出现“打团飞”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可用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每公顷用量300450 mL,兑水450 kg进行叶面喷施防治。5收获一般在9月下旬,叶片、叶柄全部落净,豆粒归圆,并且晃动植株有摇铃(籽粒撞击荚皮)的声音,这时大豆就已经完全成熟了,可以采用机械收割。机械收割要求做到割茬低、不留荚、损失率小于3%、破损率和泥花脸率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参考文献1朱文博,韩昕儒,问锦尚.中国大豆生产自给的潜力、路径与挑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22-135,207.2左武荣.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2):601-606.3王艳杰.东北三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4韩德志,孔雪松,闫洪睿,等.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形势及未来发展思路J.中国种业,2017(1):43-44.5杨荣斌,单利民.高产高油大豆北豆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9):28-28.6鹿文成,闫洪睿,张雷,等.极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4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170-171.2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