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小说家们基于救国的热诚与迫切,不同程度地将科技引入创作实践,从而形成了小说中“惟物质之为功”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解救现实危机为目的,这一叙事的主题分别体现在强国梦与文明梦两个层面之上。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确信的姿态,通过国家愿景的可企及与可实现,展现了小说家们现代理性精神的萌发。然而,科技乌托邦叙事的“唯科学主义”忽略科技之外的思想资源,使小说家们的理想认知难免有偏颇之处。关键词:清末小说;科技乌托邦;国家愿景;理性追求;理想认知作者简介:晋海学,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审、博士生导师(新乡453007);马佳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新乡453007)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时报》与清末‘新小说’发展的关联研究”(2022BWX011)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3.01.017憧憬的意义:论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求是学刊2023年第1期·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晋海学,马佳辰科技于20世纪初迅速崛起,成为清末小说的重要叙事元素。自1904年《月球殖民地小说》在《绣像小说》连载开始,短短数年之间,近代文坛便涌现出了《新法螺先生谭》《新石头记》《新纪元》《电世界》等许多类似的小说创作。这一类小说的艺术水准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有两点新颖之处却值得注意。其一,它们使读者领略到现代科技的种种奇迹之处。《月球殖民地小说》中速度惊人的气球,《新纪元》里花样翻新的武器,《新法螺先生谭》中令人耳目一新的宇宙等,均是以想象的方式呈现了此时陆续传入中国却还未能全面普及的物理、化学、天文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提前向国人展示了科技的丰功伟绩。其二,它们使读者确信科技是引领人们抵达理想社会的关键要素。《电世界》中拥有万余种电学发明的电帝国,《新石头记》中将科技应用于各个方面的文明境界,《女娲石》中电梯、空调、电车遍布的花血党总部等,大都借助发达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内能提升民生福祉、外可抵御强敌的理想社会。如此科技发达的理想社会的实现不免使人振奋,然而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清末小说中的科技叙事并非写实,而是一种具有未来意识的乌托邦书写。考虑到清朝正处于内忧外困危机局面的现实,小说--173家们感召于“与政体民志息息相通”①,将科技引入创作之中,并酣畅淋漓地描绘科技奇迹与理想社会,其用意实是为拯救国家危机提供方案。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也因此与传统的“小国寡民”“华胥氏之国”划分畛域。较之中国古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