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文章编号〕1002-2031(2023)01-0079-10〔DOI〕10.13239/j.bjsshkxy.cswt.230112尺度协同中的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逻辑———以上海市为例熊竞〔摘要〕行政区划作为空间协同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在当前空间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城发展中发挥制度效能,既是一个理论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借助尺度、协同、治理等概念和理论构建了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的三尺度分析框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通过田野调查、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政区治理通过空间关系调整来助力超大特大城市新城建设,而这一助力机制则是由市域、城域、区域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嵌套的尺度构成并展开的,三尺度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政区治理的政策效能。同时,新城的政区治理也还存在工具创新和精准操作等挑战。〔关键词〕超大特大城市;新城;尺度协同;政区治理〔中图分类号〕F299.275.1;K928.2〔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熊竞(1980—),男,江西樟树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大城市空间治理与政区制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ZZ059)———“政区视野下特大城市基层协同治理机制的空间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收稿日期〕2022-12-03〔修回日期〕2022-12-20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也指出“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1]。可见,空间协同背景下的新城发展与治理已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问题之一,而行政区划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如何发挥其制度效能,则成为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中的核心议题。从已有研究来看,仅针对新城自身空间尺度研究行政区划,显然已难以解释新阶段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面临的挑战,而承袭原有区划调整下形成的新城政区格局也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格局。因此,如何在新城与母城、新城与外城、新城内部城乡等多尺度空间协同中评价现有新城政区格局并分析其演进逻辑,对于推进未来新城新区建设、优化行政区划制度、探寻大国区域治理路径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现实催生的新场景为研究政区治理是否存在新逻辑,以及为从政区视角来透视尺度政治、协同治理等理论创新也提供了机会。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