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城市建筑UrbanismandArchitecture/2023.02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占四川全部8座历史文化名城的37.5%,说明川南地区是四川省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地区。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文保单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目前,学界对川南地区的文保单位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基于此,本研究借助GIS工具,探讨川南地区文保单位的空间分布和时序演变特征,以期为该地区的文物历史认知和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借鉴。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①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判断不同类型文保单位的空间分布密集程度;②采用标准差椭圆对比不同时期文保单位空间分布趋势;③采用平均中心方法反映不同时期文保单位分布中心的迁移路径[3-5]。1.2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主要包括三类:①文物保护单位基础资料来源于“四川文物局”官网,选取省级及以上文保单位作为研究对象;②文保单位的经纬度坐标通过百度地图API坐标拾取器获取;③川南四市的基础地理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网站[6-7]。2川南地区文保单位现状概况川南四市共有省级和国家级文保单位252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56处,省级文保单位196处。在类型方面,古建筑类文保单位数量最多,占比45%,其次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比26%,其他几种类型的数量较少。在时期方面,明清时期文保单位数量最多,占比高达58%,其次是近代以来的文保单位,数量最少的是隋唐以前的文保单位(见表1)。摘要川南地区具有悠久的人类活动历史和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探讨川南地区文保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了解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时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空间统计工具,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空间分布趋势及重心迁移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川南地区文保单位分布的高密度区位于中北部的自贡和内江地区,文保单位的总体分布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不同类型文保单位空间分布密度,以及不同时期文保单位空间分布趋势均存在较大差异。关键词川南地区;文保单位;空间分布;时序演变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DOI10.19892/j.cnki.csjz.2023.02.37AbstractSouthernSichuanhasalonghistoryofhumanactivitiesandalargenumberofculturalrelicsprotec-tionunits.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study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culturalrelicsprotectionunitsins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