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贯彻落实上,我们要充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将逐步从重视经济规模的“高增速”转到提高效率和质量上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主题。在新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高、现代化程度更高、现代化标准更高。首先,高质量发展是确保新发展阶段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道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三期叠加”时期,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的高速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畅通经济循环,只有转变经济发展动力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根据经济发展是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规律,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积累必然转向质的提升,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早已超越单一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多维度需求也与日俱增。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发展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过去注重量的积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还要注重质的提升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新发展理念是立足我国新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而提出的重大抉择,是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引,科学回答了“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等政治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新发展理念分别从发展的动力、内在特点、普遍形态、必由之路和根本目的等方面回答了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