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传染病史料的计量史学研究周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摘要:目的应用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上瘟疫(即传染病)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特点。方法搜集公元前680年~公元1948年之间的疫情史料,收录出发生瘟疫的年份及相关资料,并对其同时存在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结果在2628年之间,瘟疫流行年为766年次,占29.1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瘟疫的流行与气温变化(p=0.000,95%的CI:1.516~2.184)、地震(p=0.000,95%的CI:4.274~6.609)、灾荒(p=0.016,95%的CI:1.081~2.142)等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战争不相关(p=0.056,95%的CI:0.995~1.474);南方气候地理条件更易产生瘟疫(X2=75.787,p=0.000)。结论瘟疫的防控要结合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地理环境,要保护监测河流水源、做好边境检疫等。关键词:瘟疫流行;传染病学;计量史学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047(2022)06-0111-06DOI:10.3969/j.issn.1672-1047.2022.06.29收稿日期:2022-11-02作者简介:周瑶,男,内蒙古托县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与教育。瘟疫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历史上的瘟疫,即为现代的传染病。研究瘟疫历史,并发现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益于人类了解疾病、对抗疾病,为人类的发展和健康产生积极的意义。计量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旨在运用现代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手段,把历史资料数据化,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使史料研究精确化和科学化[1-2]。本研究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上的瘟疫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1资料和方法1.1研究资料疫情史料:《二十四史》《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3]、全国各省府县地方志等;地域、战争史料:《中国历史地图集》[4]《中国战争史地图集》[5]《中国历代战争年表》[6];地震、气温史料:《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7]等;使用AdobeFlash制作瘟疫发生发展时空动画,辅助判断疫情传播的时空关系。1.2数据录入及处理瘟疫:以年为单位,逐年考察当年疫情及相关的情况。(1)疫情发生的地域归属:结合《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名,以《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8]提出的南北分界线为准,将疫情的流行地域分为三种情况:北方、南方、南北方;(2)疫情流行强度:局限于某一省或州内为“流行”,流行地域大于一省或州为“大流行”;(3)年气温升降变化:以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