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MINZ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第44卷第6期□2022年11月VOL.44NO.6□NOV.2022传统经典的重塑与演绎*———刘三姐创意转化及彩调剧《新刘三姐》探析□黄文富[摘要]刘三姐的历史原点是民间传说。壮族山歌文化是孕育“刘三姐传说”的“母胎”。经历艺术、电影、旅游“三次创意”转化之后,刘三姐成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经典,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这是文人精英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彩调剧《新刘三姐》以传统的内核和精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新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文人精英对传统经典的演绎和重塑。其是否成为新时代经典,还需社会审美经验的转变、培育、接受、重构和认同,从而实现对精品的同频共振,形成固化的社会审美体验。[关键词]刘三姐;彩调剧《新刘三姐》;传统转化[作者简介]黄文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湖北武汉,邮编:430079。[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179(2022)06-0137-08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是“歌圩风俗之女儿”。①经历艺术、电影、旅游转化之后,刘三姐从传统民间经典上升为现代文化艺术经典。2022年《新刘三姐》获中国第十七届文华奖,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驱动了新时代“刘三姐热”。一、历史原点:作为传统经典的刘三姐(一)来自民间传说的刘三姐刘三姐的历史原点是民间传说。②民间传说是指由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包括历史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集历史性、可信性、传奇性于一身。传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真实的历史,它是以口头文学的诗性思维和叙事方式反映历史本真性的一面,属于艺术“求真”,充满想象和传奇的色彩。刘三姐是个传说人物,这是刘三姐最初的文化形态,即作为民间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刘三姐是广大民众通过叙事方式建构起来的人物形象。传说中的刘三姐是一位聪慧灵敏、能歌善舞、歌声优美动听的壮族女性歌手,其对歌十分厉害,能做到开口就唱、歌词顺手拈来,且富有正义感,敢爱敢恨,能为百姓代言,是民间大众虚构出来的“箭剁式”人物。刘三姐传说广泛流传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