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Vol.451,2023传统历史编纂学在近代的变易与传承———兼论中西方历史编纂学体系的异同刘永祥1,2,刘轶群1(1.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摘要:传统历史编纂学具备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一体系在近代发生巨大变易。其基本走向并非照搬西方经验,而是不断根据国家和民族的现实需求作出调整。经世目标的变化,决定着历史编纂呈现出何种面貌。中国历史编纂学在应对外来挑战时,既有选择地吸收了能推进自身发展的内容,又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传统。这不是一场取代与被取代的单向运动,而是两大史学体系的碰撞与融合。长期平行发展的中西方史学,终于在近代有了大范围的交集,也正是这种交集,让双方各自的优势显现了出来。西方近代史学对中国影响较大,但中国古代史学在世界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视角加以考察,历史编纂学恰恰是中国古代史学优于西方之处。关键词:历史编纂学;优良传统;中国史学;西方史学中图分类号:K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23)01⁃0066⁃06收稿日期:2022⁃09⁃06基金项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史学史》卷”。作者简介:刘永祥,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连续发展,尤其是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使中国史学建构起一套植根深厚又独具特色的体系。历史编纂学在这一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理论的阐发、事实的考辨以及价值的传播等,皆以历史编纂为载体或归宿。①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编纂学自身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是中国古代史学高度发达的标志之一。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转型相适应,中国史学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传统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编纂学,是否发生了结构性变易?编纂思想、编纂机制、编纂内容、体裁体例、历史叙述等主要层面,是否被西方历史编纂学取代?中国古代长久延续的历史编纂传统,有没有得到传承?对上述问题加以考察,可以从历史编纂学这一新视角,透视近代中西方史学大碰撞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也可以对中西方历史编纂学体系的“同”与“异”形成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