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万吨年烯烃项目可研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3155803

大小:4.58MB

页数:327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60 万吨年 烯烃 项目 报告
WEC 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60万吨/年烯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册 总论 档案号:07051-FP08-01 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OO七年十二月 武汉 编制: 严应群 章卫星 吕义军 师慧灵 黄跃进 余建阳 任红宇 向陆伟 王文萍 刘海燕 陈宇飞 钟晓红 袁铁群 金喜俊 刘守勇 费安清 校核: 毕东煌 严应群 肖晓愈 彭国祥 陈本刚 黄学群 蔡绍元 周启春 审定:皮金林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和主办单位 1.1.2 编制依据 1.1.3 编制原则 1.1.4 项目背景 1.1.5 业主概况 1.1.6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1.7 项目建设范围 1.2 研究结论和建议 1.2.1 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 1.2.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 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 2.1 概述 2.2 市场分析 2.3 价格预测 第三章 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3.1 产品方案 3.2 生产规模 第四章 总工艺流程和装置组成 4.1 原料路线的选择 4.2 全厂装置组成及生产单元系列配置 4.3 工艺技术及来源 4.4 总工艺流程说明 4.5 全厂工艺总流程图和总物料平衡 第五章 自控技术方案 5.1 全厂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 5.1.1 概述 5.1.2 自控水平 5.1.3 主要控制方案 5.1.4 通讯网络 5.1.5 安全和保护措施 5.2 仪表选型的确定 5.2.1 选型原则 5.2.2 控制室监控系统 5.2.3 现场仪表 5.3 动力供应 5.3.1 仪表电源 5.3.2 仪表气源 5.4 仪表修理车间 5.4.1 工作间设置 5.4.2 维修设备选型 第六章 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供应 6.1 原料和燃料供应 6.1.1 原料和燃料的规格和用量 6.1.2 原料和燃料的来源 6.2 辅助材料供应 6.3 公用工程供应 第七章 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7.1 建厂条件 7.1.1 厂址自然地理概况 7.1.2 当地社会经济状况 7.1.3 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7.1.4 水源状况 7.1.5 电源 7.1.6 天然气资源 7.1.7 煤炭资源 7.2 厂址选择 第八章 节 能 8.1 能耗指标及分析 8.2 节能措施综述 第九章 环境保护 9.1 厂址与区域环境现状 9.1.1 厂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9.1.2 气候特征 9.1.3 水文地质 9.2 工程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9.2.1 环境质量标准 9.2.2 排放标准 9.3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9.4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9.4.1 废气 9.4.2 废水 9.4.3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9.4.4 噪声 9.4.5 温室气体CO2减排措施 9.5 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9.6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第十章 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10.1 设计依据 10.2 设计中采用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标准 10.3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0.3.1 火灾爆炸危险性与毒性 10.3.2 煤尘危害 10.3.3 化学腐蚀的危害 10.3.4 噪声危害 10.3.5 静电、雷电的危害 10.3.6 意外伤害和化学灼伤的危害 10.4 设计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10.4.1 总平面布置设计 10.4.2 电气与自控安全设计 10.4.3 生产中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10.4.4 尘毒物的防范措施 10.4.5 化学腐蚀防范措施 10.4.6 噪声防治措施 10.4.7 机械及坠落意外伤害防范措施 10.4.8 防烫伤措施 10.4.9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设计 10.5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0.5.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10.5.2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10.6 安全卫生专项投资 第十一章 消 防 11.1 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 11.2 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11.2.1 项目简介 11.2.2 生产过程特点 11.2.3 主要危险性物质特性 11.2.4 装置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分析 11.3 消防措施 11.3.1 工艺防火设计 11.3.2 总图防火设计 11.3.3 建筑防火设计 11.3.4 防雷、防静电 11.3.5 11.4 消防设施 11.5 消防站 11.6 消防投资估算 第十二章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 12.1 工厂管理体制 12.2 全厂定员 12.3 人员来源和培训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计划 13.1 项目周期的规划 13.2 实施进度规划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 14.1 工程项目概况 14.2 编制依据 14.3 投资分析 14.4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14.5 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 基础数据 15.2 销售收入估算 15.3 成本估算 15.4 财务分析 15.5 不确定性分析 15.6 财务分析小结 财务分析附表: 附表1 财务评价主要指标表 附表2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附表3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与其它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4 年总成本费用表 附表5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6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估算表 附表7 损益表 附表8 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附表9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附表11 财务现金流量表(全投资) 附表12 财务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附表13 敏感性分析表 附图: 序号 图 纸 名 称 图 号 张 数 1 区域位置图 07044-FP08-01-01 1 2 总平面布置图 07044-FP08-01-02 1 3 全厂总物料流程图 07044-FP08-01-03 1 4 全厂水平衡图图 07044-FP08-01-04 1 5 全厂蒸汽平衡图 07044-FP08-01-05 1 第一章 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企业性质及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烯烃项目 主办单位: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法人代表:王力源 地 址: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新城区 项目建设地:新疆库车县 邮政编码:830001 电 话:0991-2867197,0997-7311388 传 真:0991-2851134 1.1.2 编制依据 (1) 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0万吨/年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合同号:07051-PM70-01)。 (2) 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新疆库车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基础数据资料。 1.1.3 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1) 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 (2) 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且尽可能国产化,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 (3) 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用水。 (4) 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5) 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石油化工行业的相关标准。 (6) 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 1.1.4 业主概况 新疆库车广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新疆广汇实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新疆广汇实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89年,经过18年的创业发展,目前拥有122.98亿元资产,25529名员工,已形成“清洁能源、汽车服务业、房地产业”三大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006 年广汇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46.3 亿元,实现净利润3.43亿元,连续五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房产品牌企业50强、新疆“十大强势企业”,并一直排在新疆进入中国500强企业的首位,连续五年获“乌鲁木齐市纳税功勋企业”。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光彩之星”、“首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企业1000强”第240位、“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全国“诚信纳税企业”、“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和“全国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誉为“新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面旗帜”。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孙广信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全国十大经济英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广汇集团自1998年以来,积极参与国企改制,先后兼并重组了29家国有、集体企业,安置了近2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并使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一举脱困,扭亏为盈。 近几年来,广汇集团结合优越的政治、经济大环境和新疆优势资源,确立了“清洁能源、汽车服务业、房地产业”三大产业的战略。2002年,广汇集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实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进军液化天然气(LNG)产业。广汇集团计划用10年时间分四期投资280~350亿进行煤基醇醚项目建设和开发,用8年时间分两期投资58.2亿元投资液化LNG项目。 汽车服务业是随着广汇集团近年来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而崛起的新兴产业,是广汇集团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通过近4年的整合和精心运作,目前已形成了以广西机电、河南裕华汽贸、新疆机电3家汽车服务企业为主导,集汽车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广汇汽车服务的产业格局,现有4S专卖店98个,24个品牌专卖店,代理销售的国内外品牌达88个。截止2006年末,广汇汽车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97.3亿元、净利润6143万元。 广汇集团房地产业从 1993年起步,经过14年发展,相继开发了49 个商住小区、11 个综合大厦、4 个高层公寓、1个度假村、2个工业园、2座别墅区和8个集中供热站,累计开发面积817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量占乌鲁木齐市商品房总开发量的70%以上,是自治区开发规模最大,营销数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房地产开发商。2005 年广汇房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4.4 亿元。由广汇房产开发的“优诗美地”项目被中国住交会组委会、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评为“2004年度中国房地产优秀别墅”。广汇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管理面积达1200余万平方米,是新疆最大的物业管理专业公司。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 是自治区惟一一家获得此项资质的企业。为适应现代房地产业发展要求,广汇房地产业立足新疆,开拓广西南宁市、桂林市的房地产市场。2006年广汇房地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1.89亿元、完成开发面积136万平方米,其中新疆外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64亿元。广汇集团业计划2007年至2011年实现跨地区的商品房和商业地产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打造广汇房地产综合竞争力。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广汇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扶贫济困,真诚回报社会。17 年来,广汇集团共向教育、科研、国防、文化、卫生、体育、贫困地区、灾区、希望工程、爱心助残、市政建设等累计捐款达5600余万元,为新疆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汇集团的迅猛崛起既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重视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广汇集团党组织成立于1993年,经过13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已由成立之初的1个党支部,13名党员发展到15个党委、17个党总支、14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485名。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广汇集团将紧密依托新疆优势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扬广汇人“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精神,全力以赴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将这三个产业做稳、做精、做强,打造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企业稳步、可持续发展,为广汇集团跨入中国企业百强行列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广汇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就地转化,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1.5 项目背景 经过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在2005年、2006年明显放缓,但增长依然较为强劲,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05年以来三年间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区间波动运行,在2007年创下98美元/桶的历史新高,直逼100美元大关。 在国际油品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需求增长强劲、供给资源趋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天然气、原油加工以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受成本压制影响,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需求增速下降;石油化工产品总体价格在高位波动中上涨,价格增幅趋缓;进出口贸易活跃,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下降,石油和化工出口创汇大幅提高;行业经营业绩显著,主要指标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 近几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5年增长10.9%,预计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6年增长11.5%,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石油石化的消费增长。从我国石化市场看,近两年尽管我国能源供应比较紧张,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但没能阻挡石化产品需求量继续攀升,两年来我国原油产量连续小幅上升、天然气产量明显增加,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继续较大幅度增长并创出历史记录;原油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各项指标均再刷新记录,而由于成品油国内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进口量有较大幅度降低;乙烯装置建设热情高涨,乙烯工业加速发展,对裂解原料的需求增长强劲;石化行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国外石化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关税减让、贸易活跃;出口退税减免使出口依赖型企业景气受阻;同时,替代石油产品的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在我国崭露头角。 我国能源结构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发展替代能源,减轻石油进口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对保障能源安全、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国家决定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始点,油气总资源量为205亿吨,其中天然气8.4万亿立方米。著名的雅克拉、东河塘、牙哈等油气田地处库车县境内;还有其它一些油气田的部分油气井也在库车境内,使库车成为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构造的中心。库车牙哈油气是新近探明的亿吨级的凝析油气田,探明储量占全盆地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近两年塔里木会战发现的含油气构造大都在阿克苏境内,特别是集中在库车境内,这预示着库车区域石油勘探开发的良好前景。 2002年,新疆广汇实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实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进军液化天然气(LNG)产业,自此广汇集团拉开了进军洁净能源的序幕。广汇集团用10年时间分四期投资280~350亿进行煤基醇醚项目建设和开发,用8年时间分两期投资58.2亿元投资液化LNG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新疆库车60万吨烯烃项目。 LNG项目首期工程投资15.75亿元,在新疆鄯善县吐-哈油田气源地建设了一套日处理15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液化装置,已于2004年9月3日正式对外供气,2006年全年向终端用户供气约3.2亿立方米,实现经营收入7.86亿元、利润1.06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陆地LNG生产商。 醇醚项目首期工程计划在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投资67.6亿元,建设期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 项目建成后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 新疆广汇实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产业领域和综合竞争实力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进一步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实现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广汇集团拟在库车县建设烯烃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60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 1.2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推动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强调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换为现实市场,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党中央的决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2)有利于减少国家石油风险,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政策 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 1.81 亿吨,较2004年上升3.9%。2005 年我国原油加工量2.86亿吨,占原油总消费量的95.3%,2005年,石油净进口达1.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此形势下,采用先进可靠技术,适当缓解中国石油短缺的矛盾就成为国内相关产业关注的热点。 当烯烃装置停产或甲醇市场较好时可生产甲醇,甲醇不仅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重要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能源载体。我国对汽油掺烧甲醇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汽油掺烧甲醇被世界公认是可行的、经济的、安全的、环保的。为了在全国推广汽车用汽油掺烧甲醇,国家标准局在国家经贸委各有关司局的配合下正积极制订汽油中掺甲醇5%、10%和15%的各项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得发达国家对如何更好、更经济地利用天然气或煤给予极大关注。近年来UOP和鲁奇公司分别开发出由甲醇制造烯烃的工艺技术。甲醇的这两大用途,为其工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缺少石油,进口原油逐年递增,仅2005年我国进口石油就高达1亿4千余万吨。无论是将甲醇作为燃料还是作为化工原料,本项目的建设和投产都可替代部分进口石油,派生出高附加值的烯烃、汽油、液化气、精甲醇等产品,既满足了市场需要,缓解了供需矛盾,又减少了我国石油进口量及石油供应风险,符合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 (3)利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战略 本项目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甲醇,然后再进一步生产烯烃,甲醇制烯烃的技术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和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DMTO技术。DMTO技术已完成中试和工业化试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商业化运行的风险小。 DMTO技术计划在国内多个项目上实施,生产原料以煤为主,因多方面原因目前各项目总体进展较慢,还没有一个实现商业化运行的示范装置。本项目甲醇装置生产能力有一半来自天然气为原料,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天然气制烯烃的项目,由于天然气制甲醇工艺流程简节,投资少,建设周期较以煤为原料短,DMTO技术在本项目实施后必将加快该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步伐,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对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4)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 一般天然气中氢碳比大于3.7,煤中氢碳比约0.8,生产甲醇要求的氢碳比约2.0,因此单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时一般需采取补碳工艺,从烟道气中回收CO2气体,而单纯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装置需将煤气化粗煤气中的CO转化为H2,CO变换深度约60%,然后再脱除CO2,以此来满足甲醇生产的要求,在回收CO2 、脱除CO2 和CO变换的过程中需要消耗额外能量。 本项目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甲醇,然后再进一步生产烯烃,实现了两种原料的优势互补,不需要从烟道气中回收CO2,补碳采用对甲醇合成更有利的CO气体来实现,而且可降低粗煤气的CO变换深度,减少了净化气脱除CO2的总量,意味着节省了回收CO2、CO变换和脱除CO2的能耗,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的。 (5) 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 一方面,天然气作为燃料直接燃烧,CO2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本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聚丙烯,原料天然气中的碳绝大部分最终转化到聚丙烯中;另一方面,本项目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甲醇,实现了两种原料的优势互补,降低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以节省的回收CO2、CO变换和脱除CO2的能耗计算,每年可直接减少CO2排放量约9.5万吨。因此本项目从两个方面实现了温室气体CO2的减排,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1.3 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 新疆广汇实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新疆库车60万吨烯烃项目,年产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建设期为三年。 1.4 研究范围 本项目的研究范围包括:天然气转化装置、煤气化装置、空分装置、净化装置甲醇装置、甲醇制烯烃(MTO)装置、聚乙烯(PE)装置、聚丙烯(PP)装置、硫回收装置、配套的给排水、配电、热电站、仪表空压站、废水处理、罐区、总图运输、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等。 1.5 研究结论和建议 1.5.1研究的初步结论 (1)本项目利用阿克苏地区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采用的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符合国家的能源安全政策和产业政策,环保效益优异。 (2)本项目将天然气和煤两种能源优势结合生产甲醇,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大量减少了温室气体CO2 的排放。 (3)本项目原料、燃料供应有可靠的保证,用水供应有保证,交通运输方便,建厂条件优越。 (4)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阿克苏地区的经经济发展,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5)本项目投资收益良好,高于目前社会资金平均投资回报率。 项目总投资1296834万元(含外汇45296万美元),项目报批投资1263036万元(含外汇45296万美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150890万元(含外汇45296万美元),建设期利息97660万元,流动资金为48283万元。年均销售收入69251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93075万元,所得税后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25%,全投资回收期为7.00年(税后,含建设期)。 综上所述,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1.5.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鉴于本项目排出的灰渣量较大,而这些灰渣又是水泥生产的好原料,建议进一步落实其用户。 (2)从市场分析看,本项目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有较大的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但是其市场主要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如何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或利用其它公司的网络需要进一步探讨。 (3)作为石油替代产品,聚乙烯和聚丙烯具有极好的市场潜力,项目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尽快实施。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1 产品 聚乙烯 104t/a 30 聚丙烯 104t/a 30 丁烯 104t/a 10 硫磺 104t/a 1.02 2 年操作小时 小时 8000 3 原材料和化学品消耗 3.1 天然气 104Nm3/a 80000(20℃) 3.2 煤 104t/a 350.8 4 公用工程消耗量 4.1 供水 一次水 m3/ h 2316 5 定员 人 1208 6 项目投资 总投资 万元 1296834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1150890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97660 流动资金 万元 48283 7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 7.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692511 7.2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310466 7.3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293075 7.4 年均销售税金 万元 88970 7.5 投资利润率 % 22.60 7.6 投资利税率 % 29.46 7.7 投资回收期 税前 年 6.45 税后 年 7.00 7.8 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前 % 24.10 税后 % 20.25 7.9 借款偿还期 年 6.81 第二章 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 2.1 概述 2.1.1 聚丙烯(PP) 聚丙烯(PP)是丙烯的聚合物,聚丙烯塑料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和密度低等特点,其应用在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国外聚丙烯的主要用途是生产货物的周转箱、工业零件等注塑制品,同时由于其密度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也大量用于汽车配件;另外,纤维和薄膜在聚丙烯消费结构中占的比例也较大。 从我国聚丙烯的消费结构来看,编制制品一直占据了聚丙烯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PP纤维(即丙纶)是指以PP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成的一种纤维制品。由于PP纤维有着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在装饰、产业、服用三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合成纤维第二大品种。PP纤维分为短纤、长丝、无纺布(纺粘和熔喷)、烟用丝束、膨体连续长丝(BCF)等,应用领域包括包装、用来生产编织袋的主要用于水泥、化肥、化工、粮食、饲料、原盐等领域;还有在香烟滤材、土工、建材、服装、地毯、卫生制品等领域广泛使用,纤维料因土工材料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的市场机遇,需求增长较快。而发达国家却是注塑料占据了近40%的市场,这和我国的国情有关,农业和基础建设对于编制制品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但是从近几年的数据看,虽然编制制品的绝对用量仍在增加,消费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 注塑制品是指通过向具有特定形状的模具内注射熔融态聚丙烯然后冷却成型的方法所得到的制品。要求原料要有较高的流动性能。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保险杠、仪表盘、蓄电池外壳、内饰)、家电(各种大小家电外壳、洗衣机内桶、电风扇叶轮和底座、冰箱内衬、抽屉和接水盘等)、家居用品、塑料家具、玩具等,另外,PP管材料和PP高透明料将成为市场发展的新热点。注塑制品是我国聚丙烯的第二大消费领域,并且消费比例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聚丙烯的第三大消费市场应该说就是膜类市场了,聚丙烯薄膜制品又分为吹膜薄膜、流延薄膜(CPP)和双向拉伸薄膜(BOPP)。BOPP薄膜料和CPP薄膜料因包装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其中定向薄膜可作为印刷(标签等)、涂布、香烟及食品和农副产品包装袋;非定向膜用于电容器或各种包装材料。 聚丙烯的第四大消费市场是纤维类市场。主要消费市场包括绳索用纤维、地毯用粗旦(背衬)和细旦纤维(面纱)、服装用纤维、玩具填充物、烟用丝束(过滤嘴)、医用和卫生用无纺布产品(一次性湿纸巾、百洁布、婴儿纸尿裤、一次性口罩、手术服等)、工业用滤布等,其中无纺布产品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 管材专用料(冷热水管、污水管)的市场虽然目前不是很大,但是自从国家禁止用镀锌管材质的水管后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市场。不过目前国产管材专用料的质量还有待改进。 聚丙烯的其他应用领域包括聚丙烯片材、板材和工程用土工格栅等。PP片材、板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建筑装饰、汽车、文具、箱包、化工环保与水处理、瓶盖及日用消费品等等。工程用土工格栅主要应用于道路、堤坝建设方面的地基加强。 2.1.2 聚乙烯(PE) 聚乙烯(PE)树脂是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塑料,是当今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产品之一。PE树脂工业化生产在世界上已有50多年历史,其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别在上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实现工业化,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大规模生产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LLDPE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在许多领域已替代了LDPE。目前LLDPE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传统聚乙烯市场,包括薄膜、模塑、管材和电线电缆。具有最大优势的领域是包装,如:拉伸缠绕包装、杂物袋和重包装袋,但在高透明度薄膜及电线电缆等绝缘应用中LDPE仍占优势,HDPE主要应用于注塑和吹塑领域。 2.2 市场分析 2.2.1 聚丙烯 2.2.1.1 世界市场分析 (1)生产状况 世界聚丙烯消费近1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1996年以来,世界聚丙烯生产能力以年均8.5%速度递增,2002年世界聚丙烯产能达到3947万吨,产量达到3422万吨,消费量达到3383万吨,2004年世界聚丙烯产能达到4657万吨,产量达到4025万吨,消费量达到3995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2)供需状况 2004年世界聚丙烯供需状况详见表2-1。 表2-1 2004年世界聚丙烯供需状况(单位:万吨) 区域 产能 产量 消费量 北美 1040 890 896 南美 235 198 178 西欧 1145 965 975 东欧 295 235 126 中东 246 220 145 亚洲 1576 1377 1560 其它 120 140 115 合计 4657 4025 3995 (3)市场预测 世界聚丙烯的需求持续增长,2004年较2002年增长了约17.6%,达到了3995万吨。其中亚洲地区的消费量为1560万吨,较2002年增加18.3%,列第一位;其次为北美地区,消费量约为896万吨,较2002年增长16.2%;西欧2004年聚丙烯消费量约为975万吨,较2002年增长15.8%;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2004年聚丙烯的消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预计2008年世界聚丙烯的需求量将达到4728万吨,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5263万吨,详见表2-2。 表2-2 2002-2010年世界PP供需状况(单位:万吨) 实  际 预  测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2010年 能力 3947 4657 4817 5256 5663 产量 3422 4025 4285 4728 5263 需求 3383 3995 4250 4728 5263 1996年后,亚洲聚丙烯生产能力以年均10.3%的速度递增,2004年亚洲聚丙烯的产能达到了1576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地区。预计到2005年亚洲聚丙烯的产能将达到1669万吨,2008年达到1858万吨,2010年达到1975万吨。 亚洲地区对聚丙烯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2008年将达到1995万吨,2010年将达到2217万吨。虽然世界聚丙烯产销大体平衡,但由表2-3可见,亚洲地区聚丙烯的需求量要大于生产能力。 表2-3 1996-2010年亚洲PP供需状况(单位:万吨) 实  际 预  测 1996年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2010年 能力 848 1576 1669 1858 1975 产量 778 1377 1508 1714 1879 需求 847 1560 1682 1995 2217 2.2.1.2 国内市场分析 (1)生产状况 我国聚丙烯生产厂商能力大多偏小。到2004年底,我国聚丙烯生产厂家约有78个,生产能力为455万吨/年,其中连续法聚丙烯装置35套,生产能力为346万吨/年;间歇法小本体装置109套,生产能力约109万吨/年,当年聚丙烯总产量为384万吨/年。 2004年国内聚丙烯主要生产企业及能力详见表2-5。 表2-5 2004年我国主要聚丙烯生产商产能及产量(单位:万吨/年) 生产商 产能 产量 上海石化 40.0 47.2 扬子石化 36.0 40.0 燕山石化 35.0 37.1 茂名石化 23.0 17.1 大连石化 14.0 15.8 广州石化 11.0 14.9 荆门石化 10.0 11.9 茂名石化实华公司 10.0 11.5 大庆石化 10.0 11.4 九江石化 10.0 10.9 独山子石化 14.0 10.5 大连太平洋石化 10.0 10.2 武汉石化 10.0 10.1 岳阳长岭公司 10.0 10.1 抚顺石化 9.0 9.4 1995年-2004年间,国内聚丙烯产量由102万吨增长到45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9%。 (2)供需状况 尽管近几年我国聚丙烯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几十万吨聚丙烯树脂,1995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突破100万吨,到2004年达到341万吨,1995年-2004年聚丙烯进口量年均增长率12%;1995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为207.6万吨,2004年增长到79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6%;2004年国产满足率仅为58%。1995年-2004年聚丙烯产量、进口量、表观消费量见表2-6。 表2-6 1995-2007年我国聚丙烯供需概况(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1995 102.3 106.8 1.46 207.6 49.3 1996 144.9 112.9 0.51 257.3 56.4 1997 188.1 124.8 1.92 311.0 60.5 1998 207.5 154.5 2.83 359.2 57.7 1999 264.7 147.3 0.87 411.1 64.5 2000 324.0 164.0 1.0 487.0 66.5 2001 334.0 208.6 0.9 541.7 61.7 2002 374.2 244.2 1.3 617.2 60.6 2003 445.5 273.4 1.2 717.7 6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