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广角LegalIssue88CHINACONCRETE2023.08NO.170建设工程领域由于高回报、高利润、易垄断的特征,往往是黑恶势力披合法外衣攫取非法利润的首要选择,故意伤害、强迫交易、聚众斗殴、敲诈勒索、串通投标、行贿受贿、恶意阻工、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为营造“无黑无恶”的建设工程法治营商环境,对建设工程领域的涉黑涉恶现象的法律规制有必要深入研究。一、建设工程领域的常见涉黑涉恶行为虽然建设工程领域的涉黑涉恶犯罪行为仍是以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传统犯罪为主,但是实施手段表现出隐性化、去暴力化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寻求“转型”的过程中,多通过成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合法外衣隐藏非法目的和行为,以项目工程获取非法利益,实现以黑护商和以商养黑,持续扩大组织规模,不断壮大黑恶势力。在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中以“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建设工程”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以刑事案由、一审审判程序、判决书为限定,共检索出447个相关案例。经过筛选总结,建设工程领域的常见涉黑涉恶行为主要表现如下:(1)串通投标。招标投标是建设工程领域促进竞争、确保公平的经济责任制形式。串通投标是指投标者之间或招标者与投标者为排挤竞争对手互相勾结,事先恶意串通在投标过程中抬高或压低标价,内定中标人,实际无论最终工程由谁中标,都由某一特定的投标人实际承包的行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历时长、项目多、利润高,黑恶势力串通投标中标后无论是直接承建还是对外转包都能够轻易获得巨大利益。比如,在李某某、李某涉黑、串通投标一案中,被告人以串通投标拿下的10个工程共获利10109355.31元1;浙江“黑老大”虞某荣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涉黑案更是在4年内涉案金额高达近40亿元,参与的招投标项目多达36个,致使坊间一度流传“招标不过江”的说法2。某些黑恶势力承诺支付高额酬金运作围标,中标后将工程转卖,回报率甚至超过600%3。黑恶势力通过串通投标形成对建设工程领域的行业垄断,不仅侵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财产性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国家招投标管理秩序,极不利于建设工程领域公平竞争,还可能引发“豆腐渣”工程等连锁反应。(2)强迫交易。强迫交易是指以暴力、胁迫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行为,《刑法》将情节严重的强迫交易行为作为犯罪处理4。黑恶势力一惯以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