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立法特色与理解适用胡云腾翟辉*内容摘要《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有组织犯罪制定的专门性法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决策部署,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经验的重要立法成果。作为一部综合性法律,《反有组织犯罪法》兼具实体法、程序法和行政处罚法的特征,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组织犯罪的实体处理和程序操作方面作出了大量创新性规定。在实体上,规定了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概念,明确了有组织犯罪的特殊手段,限定了有组织犯罪的财产没收范围;在程序上,规定了有组织犯罪的紧急措施制度、没收违法所得的高度可能性标准和利害关系人对涉案财物的权利救济等。正确理解与适用《反有组织犯罪法》,还应当注意本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约及现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衔接。关键词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以下简称《反有组织犯罪法》)并确定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反有组织犯罪进入深入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全面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共9章77条,内容包括有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有组织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犯罪行为的有组织性、被害对象的广泛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犯罪组织成员的人身危险性也显著地高于单独犯罪人和一般共犯。①《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决策部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②本文拟对域外有组织犯罪立法的基本情况、我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基本特征、刑事政策、创新规定、程序操作及与相关法律衔接等问题进行讨论。—1—①②*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法学教授;翟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参见王良顺:《惩治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