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闫云凤赵忠秀王苒内容提要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引起了消费和全球生产系统的分离。经过贸易调整后的基于消费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可为减排责任的分担提供一个新途径,而且可为利用贸易政策实现减排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贸易隐含碳排放责任多区域投入产出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64[2013]06-121109-0629*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71103066)、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1YJC790226)、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2012BGL00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3YS05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2T5007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26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220120114)的资助。一、前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国际组织已经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然而,在以往气候变化谈判中,一个国家只对其本国领土范围内排放的CO2负责,这使得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将排放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从这些国家进口而减少其本国内部的碳排放。2009年京都议定书中附件I国家的CO2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了16.51%,而非附件I国家的CO2排放量却增长了127.62%,这使得全球的CO2排放量增长了37.21%。同时,由于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国的碳排放也从1990年的2371百万吨(Mt)增加到2009年的7038M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中国CO2排放的快速增长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国际贸易使得消费与生产在地理位置上分离,这样与消费有关的碳排放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