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吴以岭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起止年限: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研究内容(一)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变假说”,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及气血相关的理论特色,结合现代医学血管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寻找“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与病理环节,把络病治法方药应用于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建立对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理论学说,提高这类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并促进络病学学科发展。具体包括:(1)制定“脉络-血管系统病”诊断标准,建立病证结合血管病变动物模型及药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制定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广泛借鉴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指标量化,科学规范的“脉络-血管系统病”诊断标准;建立络病理论指导下病证结合的血管病变动物模型及药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为深入研究搭建技术平台。(2)通络方药防治微血管病变作用研究介入治疗时代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病变是世界性难题,既往研究通络方药在微血管病变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深入探讨通络方药对微血管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有可能取得临床疗效的显著提高。(3)通络方药对“脉络-血管系统病”共性病理环节作用研究围绕络气郁滞(或虚气留滞)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脉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络脉绌急与血管痉挛、络脉瘀塞与血管梗塞或闭塞等共性病理环节,从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探寻不同类别通络代表药物药效物质及复方制剂的作用途径、作用环节、作用靶点,阐明络病与血管病变病理基础相关性。(4)不同治法代表药物药效物质、作用机制及评价阐明不同通络治法代表药物的药效物质,研究其作用机制,并综合实验与临床资料作出评价,提供临床医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支持,建立对提高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水平具有普遍指导的新理论学说——“脉络-血管系统病变学说”,并促进络病学学科发展。2.针刺的物理刺激在穴位转化为与疗效密切相关的生物有效信息,这种信息在机体复杂网络中传输、整合并最终调整靶器官的功能,这是针刺效应的核心过程,也是经络调虚实功能的重要体现。围绕这一过程,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提供的多种有效手段,对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解决“穴位针刺的物理刺激如何调整靶器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