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1)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高原较多的国家,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和新疆一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策略的逐步实施,这些高原地区无疑将成为今后开发的热点。因此,如何使平原人进入高原地区后迅速习服高原低氧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减少高原病的发生率,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对于认识高原低氧适应的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降低因习服不良而导致高原病的发生机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扩展人类活动空间,对于人类更好地征服和利用高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我国高原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国内外研究现状高原低氧适应是指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产生良好的整体功能的全面适应,而且作为生物学特性固定下来,通过遗传机制传给子孙后代。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人体的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考察环境因素的作用,对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很少。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外个别实验室已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他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北美及南美的高原人群。世居高原藏族人群与其它高原世居人群相比,具有居住高原年代最长和较为封闭的特点,其对高原的适应能力亦明显高于南、北美高原世居人群,是研究人类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极好的遗传学对象。目前有关世居高原藏族人群之高原低氧适应遗传机制的研究寥寥无几,国内研究几近空白,故亟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利于全面认识人类高原低氧适应的机理,为寻求促进移居者习服的措施提供新的线索。世居高原藏族与移居高原汉族相比,具有更完善的氧运输和氧利用的能力[1,2]。其低氧通气反应能力较强、肺容量大、肌红蛋白浓度高、组织摄氧能力及最大运动能力强、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少、婴儿出生体重较重、新生儿氧合效率高、肺动脉压和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接近平原人群。藏族和汉族通婚的后代静息通气与藏族相似,而低氧通气反应则下降,提示遗传因素在藏族高原低氧适应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尽管已经认识到遗传因素涉及氧运输及利用过程的许多环节,但目前尚未能证实并定位待定位基因或基因复合物。线粒体是机体氧利用的一个关键环节。机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摄入氧并转运至细胞,最终在线粒体内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以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