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代码:受理部门:收件日期:受理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2009版)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说明:项目名称:申请者:电话:依托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单位电话:电子邮件:申报日期:2009年2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您现在不能检查保护文档或打印文档,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1)如果您是Word2000,wordXP,word2003或以上版本用户,请把Word宏的安全性设为:"中"方法:Word菜单->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设置为"中"(如果您是Word97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如果您是Office2007用户,点击word左上角"安全警告"处"选项"中的"启用该内容")2)关闭本文档,重新打开本文档3)点击"启用宏"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检查保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2009版基本信息ykKr4oHPx5L申请者信息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12月民族汉族学位博士职称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旱区林业、沙漠治理方面的研究电话010-62888791电子邮件nmlkyywb@163.com传真国别或地区中国个人网页工作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研项目批准号30660155依托单位信息名称联系人秦全胜电子邮件qqsh@forestry.ac.cn电话010-62889067网站地址http://www.caf.ac.cn合作单位信息单位名称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资助类别面上项目亚类说明附注说明申请代码D011004:生态恢复及其环境效应C041303:植被与荒漠化基地类别2002DP173043:沙漠与沙漠化实验室\部门开放预计研究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研究属性应用基础研究摘要(限400字):研究得出:低覆盖度(15—25%)行带式固沙林即符合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平衡,又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并已经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沙地植被的重建中广泛推广。在推广中,我们提出“固沙林仅是一种长寿命的沙障”,只有利用行带式固沙林的长时间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促进带间自然修复的植被和土壤发育成熟,才能实现永久治理的目的。本项目重点研究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促进带间植被自然修复和土壤发育的过程,探讨最佳促进带间植被自然修复和土壤发育的优化带间距,从植被恢复作用机理和界面生态学原理出发,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配置行带式固沙林促进带间植被和土壤的发育的机理。分析林草复合生态界面上各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阐明界面生态效应促进带间植被自然修复和土壤发育的机理,揭示林-草景观界面的生态效应,实现长效沙障与保护促进的天然修复植被的有机衔接。第2页版本1.001.208半干旱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