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非人灵长类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周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起止年限:2006.1至2010.12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一、研究内容深入了解在灵长类体细胞克隆胚分化与去分化过程中基因与蛋白表达、转录调控及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的研究重点包括:1.完善动物克隆技术,尝试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性繁殖技术以改进核移植流程,提高克隆效率为主,探讨建立非细胞体系的无性繁殖技术的可能性。2.体细胞的去分化探索和发现卵母细胞中与体细胞去分化相关的关键蛋白、化学物质。对于启动重编程相关的关键蛋白和化学物质进行深入研究,设计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成分表,控制发育进程。3.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机制研究Nanog、Oct4等转录因子的各个结构域在行使功能时发挥的作用;以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的标志性转录因子Oct4及Nanog为核心,研究由其调控的下游基因及其相互关系。4.胚胎的发育研究细胞核在细胞质环境中的三维结构变化,找到细胞核重编程的结构基础,研究分化是如何发生的及基因的动态表达过程,找出决定分化的基因网络。具体回答的问题包括:1.建立有效、经济的灵长类动物核移植方法,解决核移植效率低下的问题。2.灵长类克隆胚在重编程过程中卵母细胞质因子的作用,找到参与体细胞核移植后重编程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并阐明其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表观遗传修饰印记的消除对灵长类动物克隆胚发育的影响。4.在胚胎干细胞维持其多能性的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5.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和基因调控。6.揭示灵长类基因组的差次表达模式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基础。主要研究内容:1.对灵长类动物卵及早期胚胎生化特性及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进行研究;灵长类动物种间核移植研究;筛选、制备灵长类动物核供体细胞;建立有效、经济的灵长类动物核移植方法。2.克隆灵长类动物;从克隆胚胎中分离胚胎干细胞并建系。3.在胚胎基因组激活过程中,比较正常胚胎和核移植胚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核内的定位;分离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新的转录因子;研究受精卵和克隆胚在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和调控。4.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印记的消除对灵长类动物克隆胚发育的影响。5.研究Nanog、Oct4等转录因子的各个结构域在行使功能时发挥的作用;以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的标志性转录因子Oct4及Nanog为核心,研究由其调控的下游100个基因及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