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我国富铁矿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首席科学家:张招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国土资源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1.关键科学问题为实现富矿成矿理论的创新和找矿预测的突破,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铁的巨量聚集、超常富集与富铁矿形成机制。具体包括:(1)大规模岩浆作用、地幔柱活动、岩石圈改造与铁质巨量供应;(2)早前寒武纪缺氧环境、地球大氧化事件、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与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形成;(3)富铁熔体/流体的形成、演化与铁质超常富集成矿2.主要研究内容瞄准国家急需的大型富铁矿,立足4种重要铁矿床类型(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和岩浆型),针对关键科学问题,选择鞍本、冀东、邯邢、长江中下游、天山、阿尔泰、攀西地区等大型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开展如下主要研究。(1)巨量铁聚集成矿与构造-热事件特别是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围绕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一些重要构造-热事件特别是重大地质事件对巨量铁聚集成矿的控制作用,开展以下研究:太古宙-古元古代大规模幔源岩浆活动、大氧化事件以及区域变质作用与鞍本、冀东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形成和分布;二叠纪地幔柱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与攀西地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成矿;古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中海底火山作用与天山、阿尔泰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形成;中生代岩石圈改造背景下大规模岩浆活动与中国东部矽卡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的形成。(2)富铁成矿流体/熔体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早前寒武纪缺氧环境下海洋中巨量铁的溶解、富集与搬运机理;富铁岩浆及铁矿浆的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膏盐层、流体相分离与高盐度富铁岩浆热液的形成。(3)铁质快速卸载与巨量堆积成矿的机理流体中铁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与铁的快速卸载机制;海底喷流作用与铁富集成矿;钠钙质蚀变、退化蚀变与富铁矿的形成;岩浆熔离、分离结晶与铁质堆积成矿。(4)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与富铁矿的形成区域变形变质、混合岩化、热液活动及构造叠加对沉积变质型磁铁富矿的贡献以及关键控制因素;沉积变质型赤铁富矿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高温热液蚀变对海相火山岩型富铁矿的贡献。(5)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通过典型矿床和矿集区的解剖研究,总结主要类型富铁矿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总结关键找矿标志,建立低缓重磁异常评价和矿致弱信息提取指标体系建立典型矿集区尺度和大比例尺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选择若干典型矿床,开展三维立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