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首席科学家:肖贤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重点突破与页岩气评价与资源潜力预测有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页岩气赋存、富集、成藏的理论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评价的指标与方法,客观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资源,确定有勘探开发潜力的主要页岩层位,为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方法基础与理论指导。力争在评价指标与方法上有创新,在理论体系上有突破,在实际应用方面有针对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造就一支从事页岩气研究的高水平科研队伍。2.五年预期目标(1)建立有机质特性、成烃演化与页岩气形成的关系;建立粘土矿物和脆性矿物类型与沉积、成岩作用的关系,提供页岩气有机微孔和无机微孔(粒间孔、粒内孔等)预测的模型;建立有机质热演化与页岩气生成量和保存量的地质演化模型揭示纳米级孔隙结构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关系,揭示页岩气的赋存机理,阐明深层页岩气赋存状态和转化特征及其与深层页岩气形成的关系,建立盆地深层页岩在温压平衡/非平衡体系下的吸附和解吸附模型;量化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揭示页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地质地球化学理论。(2)揭示南方古生界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埋藏史,结合大地热流模型反演盆地的古地温演化历史,建立南方古生界盆地构造-热演化模型;揭示构造抬升条件下页岩气储层物性的响应特征和含气性变化机制,探索多期构造变动条件下页岩气藏发育的有利构造区位;揭示构造应力场对页岩裂隙形成发育的影响,建立构造改造页岩气散失的定量模型;揭示后期构造的成因机制及对古生界盆地的叠加破坏与改造程度,阐明页岩气保存的构造条件。为构造改造区页岩气的评价提供理论与开发基础。(3)建立适合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圈定有勘探开发潜力的页岩层,分层位、分地区、分埋深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地区。以南方古生界典型区块为靶区,揭示页岩气成藏动力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成藏演化的控制机理,揭示页岩气成藏系统“源岩—储层—盖层”组合规律性,构建基于能量平衡理论和油气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页岩气藏成藏富集规律。发展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富集成藏地质评价与勘探理论,形成本土化页岩气勘探评价技术方法。(4)本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