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夏庆友西南大学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重庆市科委教育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根据国家蚕丝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蚕业科学发展长远需要,以“十一·五”家蚕“973”项目研究为基础,“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家蚕关键品质性状,重点解决如下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第一: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家蚕因食桑产丝,才可供人类利用,其关键品质性状主要有三:第一,丝蛋白合成与分泌机制。丝蛋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决定了蚕丝关键品质性状。研究表明,家蚕丝的各种工艺性状,包括纤度(茧丝直径)、茧丝长度、净度(茧丝表面结构)、强伸力、抱合力以及解舒性能(丝胶溶解性)等,均受丝腺合成与分泌机制所调控;第二,发育变态与调控。家蚕是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现行蚕桑生产体系,无不是根据家蚕生长与变态发育特征来安排。特别重要的是,家蚕生长与发育特征(例如个体大小、蜕皮和化蛹时期、成虫孵化时期)决定了蚕丝蛋白合成时期与合成量,整体上决定了家蚕的蚕丝生产特性;第三,对疾病的抵抗性。家蚕经过数千年人工驯化,尽管获得了适合群居饲养和发育整齐等有利于生产的特性,同时也有大规模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不利性状。尽管蚕桑生产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受到高度重视,但每年蚕农因蚕感病造成的损失仍然高达25%,并且高居不下。上述三个生理过程(或性状),是家蚕诸多影响蚕丝产量和品质中最为关键且相互联系的因素,决定了蚕丝生产的整体水平与效益,是本项目将要解决的第一关键科学问题。在前一个项目中,家蚕性别决定、丝蛋白合成、发育和免疫等四大性状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课题来布局的,并打开了关键的突破口。本期项目把性别决定之外的三个性状上升为三个课题,同时布局家蚕干细胞与不同组织器官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分子基础研究,因为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与家蚕丝腺发育、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根据已有基础,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形成分子机理研究的具体科学问题分别如下:蚕丝蛋白合成机理研究将着重解决丝蛋白基因的分子调控问题。家蚕幼虫期共食下鲜桑叶约22g,丝腺合成并分泌约0.5g丝蛋白。研究表明,家蚕丝蛋白合成调控有三大主要特点,一是蚕丝合成高效性:家蚕丝腺功能高度特异化,类似果蝇唾液腺,而丝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由数目极其有限(140余个)的分泌细胞完成,这些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高度多倍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