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机制研究套路(三)翻译起始因子课题:受体A蛋白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B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功能研究1.概念介绍:众所周知,蛋白质是具有内在结构并能够发挥众多功能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通常由二十种氨基酸通过不同的搭配组成,每一个蛋白质都是由一条或多条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肤链组成。而多肤链中的氨基酸是由其对应的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分子中的核酸基序决定的。mRNA分子要将自身携带的信息转化为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就必须通过翻译过程。整个翻译过程分为三步:翻译起始,翻译延伸和翻译终止。每一步过程都需要有许多蛋白质的参与,其中翻译的起始是整个过程的开端,意义重大。翻译起始过程可被分为三步:首先,40S小亚基与翻译起始因子结合,在翻译起始因子的帮助下与mRNA模板结合;然后,在翻译起始因子和GTP的帮助下,Met-tRNA进入小亚基,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配对;最后,由tRNA,mRNA,翻译起始因子组成的小亚基复合物与大亚基结合,伴随着GTP的水解,并释放出翻译起始因子。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eIF),是指参与和帮助真核细胞翻译起始这一过程的蛋白质。与原核翻译起始因子只有三种(IF1、IF2、IF3)相比,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种类多且复杂。通过这些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之间以及不同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与其它细胞器或大分子(核糖体,mRNA,起始tRNA)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对于真核生物来说,其翻译起始过程更多的依赖于蛋白质与蛋白质以及蛋白质与RNA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参与真核翻译起始进程之外,大多数真核翻译起始因子还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参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调控,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相关等。2.示意图:3.研究思路:3.1受体A与翻译起始因子B的相互作用....................................................................................33.1.1酵母双杂交证实受体A-ICD(intracellulardomain)与翻译起始因子B相互作用..........33.1.2GSTpull-down验证受体A-ICD与翻译起始因子B的相互作用.......................................3一)GST-翻译起始因子B与HA-受体A-ICD的相互作用.........................................................3二)GST-受体A-ICD与Myc-翻译起始因子B的相互作用........................................................43.1.3体外翻译系统证实受体A-ICD与翻译起始因子B在体外能直接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