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科技厅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一)项目研究工作假说循经性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基本表现形式,针刺手法、穴位配伍和得气是影响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关键因素,局部始动-中枢整合-效应器官响应多环节靶向调节是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前期已完成973计划项目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与手段,基于临床,深入阐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基本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揭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多环节靶向调节的生物学基础。(三)主要研究内容1、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基本规律的临床评价研究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结合针灸临床研究规范、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GCP临床研究原则,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等针灸有效病证为研究载体,运用多中心RCT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科学的临床评价手段,进一步证实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基本规律。2、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基本规律的生物学基础研究(1)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局部启动靶向调节生物学基础研究运用在体组织膜片钳、微透析、基因敲除、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发射(PIXE)等技术和手段,重点向神经纤维-肥大细胞关联,肥大细胞脱颗粒下游分子事件、肥大细胞-微循环关联等在局部始动环节的靶向调节机制深入,揭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基本规律的局部启动机制,阐释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基本规律在局部始动环节的生物学基础。(2)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中枢靶向整合生物学基础研究运用功能磁共振/事件相关电位(fMRI/ERP)等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循经、非循经、非经非穴针刺对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深入揭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中枢整合响应模式特征。(3)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靶器官响应生物学基础研究运用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技术,重点针对靶器官血流响应模式特征,揭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靶器官血流动力学响应模式及特征;采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2-/-,ASIC3-/-)基因敲除小鼠,针对靶器官细胞膜钾、钠、钙离子通道及相关蛋白,揭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靶器官离子通道响应模式及特征;采用条件基因敲除等技术结合,重点针对靶器官肾上腺素β-受体、毒蕈碱M2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揭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靶器官受体响应模式及特征;采用代谢组学ChIP-seq技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