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韩敏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教育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2.1关键科学问题科学问题1:多相体系中电子、离子迁移机制SOFC发电过程是通过电子、离子的生成、界面转移和体相输运即荷电迁移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氧在阴极(离子、电子混合导体)上被吸附,得到电子,还原为氧离子,通过氧离子传导的电解质输运到复合阳极,与碳氢燃料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并释放电子等多相体系中电子、离子输运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反应气、产物气、电子导体、离子导体,以及电子/离子混合导体等多相体系。输运与反应活性存在的动力学问题,有望利用特殊纳米结构与纳米效应来进行调控。此外,还希望在分子尺度、纳米尺度、微米尺度对涉及到的输运、反应以及结构演化有深入的认识,这些问题属于纳米离子学的研究范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尺寸效应、缺陷化学、空间电荷层效应对材料离子、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复杂分形结构电极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变与控制;纳米材料在运行温度范围内及外界影响下的结构与组分稳定性研究。科学问题2:SOFC中多相界面演变特征进一步提高SOFC稳定性,是其走向商业化亟待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在SOFC运行或热循环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电化学性能衰减。该现象本质上与荷电条件下(SOFC运行工况下)界面演变有关,包括阳极、电解质、阴极、密封以及连接体各功能层之间的界面迁移和扩散、微观结构演变以及亚稳态发展过程设计新型一体化电池结构,简化界面过程的复杂性,提高稳定性,借助理论计算和界面模型仿真,研究各种界面在不同气氛、荷电状态下的演变规律,即其化学稳定性、微观结构稳定性、氧化还原循环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揭示多相界面的演变规律,以及演变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对性能的调控,是实现碳基燃料SOFC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3:SOFC中多尺度多物理场(温场、电场、流场、应力场)耦合规律SOFC的多尺度微观结构、电极过程及电堆中的温场、流场、电场、应力场分布以及耦合作用直接影响SOFC的可靠运行及整体优化。采用常规的实验表征方法,几乎不可能同时研究上述诸多因素的协同影响,需要借助多尺度、多场耦合理论模拟反映实际过程。采用精确高效的多场耦合模拟方法,有利于优化电池运行的工作参数,避免影响电池性能的不利因素。发展多组分、多颗粒尺寸、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