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胃癌新标志物的筛选及其预警和早诊作用的大规模人群研究首席科学家:樊代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依托部门:总后勤部卫生部一、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分子参与和复杂的网络调控,找出其中的关键分子,并确定为胃癌高危预警、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解决此关键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正常粘膜→炎症→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将用我们发现的5个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计175个相关分子,依次开展癌变分子机制的基础研究、数万病例资源的临床分析和大规模高发人群的现场验证,从致病因素、宿主因素、异常分子、表观修饰调控、恶性转化逆转、恶性表型预告等多途径获得可用于临床应用的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标志物,再行逆向比对,由此循环往复、精挑细选,最终获得具有高危预警、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等应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图2胃癌发生的关键环节示意图本项目围绕以上六个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进行胃癌标志物的筛选(见图2),具体科学问题是:1.幽门螺杆菌致癌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癌风险增高已得到公认,但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给予宿主的刺激信号不同,导致其致病作用不同,但对何种菌株、那些基因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可引起恶性表型及其具体机制却有待于明确,同时在此过程密切相关的幽门螺杆菌特异毒素蛋白的功能及相关机制也有待阐明,这对阐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遗传标志,对于胃癌高风险个体预警以及幽门螺杆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宿主高风险基因多态性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宿主的基因易感性是另一项决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明显降低重度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同样感染的个体胃粘膜病变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根除感染后胃粘膜病变的转归也明显不同。因此,进一步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发生的相关机理,并从分子水平上评价干预效果,对筛选高危个体、有针对性开展预防具有重要意义。3.胃癌前病变过程中用于诊断和预警的关键异常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前病变过程中,关键分子事件的出现对恶性表型的发生至关重要。MG7、1A6、COX-2、EGR1/CYR61是本项目组以往发现的重要胃癌早诊标志物,但仅依靠单分子的预告模型无法达到临床应用的目的,利用基因组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