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我国典型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典型浓度和通量范围入手,确定填埋场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基本指导参数;制备各种规格的嗜甲烷菌基质,研究评价其作为生物覆盖层材料的性能;提出生物覆盖层结构设计方法,并在实验室建造相应的模拟装置;开展甲烷在生物覆盖层内的降解动力学研究,阐释不同排放条件下,甲烷在不同生物覆盖层构造中的降解规律。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填埋场甲烷减排理论和技术,为经济有效的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开辟新的途径。填埋场,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LandfillBio-coveranditsMechanismforMethaneDegradationLandfill,bio-cover,methaneoxidation填埋场生物覆盖层及其降解甲烷气体行为研究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1、项目的立项依据(附主要的参考文献目录)。随着《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26日的正式生效,垃圾填埋场CH4作为最具潜力的温室气体减排领域,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项目开发的热潮(张相锋,2006)。垃圾填埋场是CH4最大的人类活动释放源,据估计2000年全球垃圾填埋场释放的CH4为8.42亿吨当量CO2,占当年CH4释放总量的13%,其中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填埋场CH4释放占全球填埋场CH4释放的47%;至2020年,填埋场CH4释放将占全球CH4释放总量的19%(USEPA,2005)。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以填埋为主,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填埋场CH4排放将达35990万吨当量CO2,占全国CH4总排放量的31.6%(赵玉杰等,2004)。目前,垃圾填埋场相关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主要有CH4能源回收、焚烧以及生物氧化(张相锋,2006)。其中,垃圾填埋场CH4气体能源回收技术和火炬焚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该技术已经被写入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相关技术报告(IPCC,2000;CDM–ExecutiveBoard,2004)。只有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CH4具备能源回收潜力,其余垃圾填埋场的CH4只能以火炬焚烧的形式进行处理(USEPA,1996)。而火炬焚烧法需要昂贵的设备,且CH4浓度低于20%时需要辅助燃料。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垃圾产气潜力和填埋场规模和管理水平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经济可行的垃圾填埋场CH4能源回收项目较少;火炬焚烧投入大又没有回报,在我国少见实施。借助清洁发展机制(CDM)的融资,垃圾填埋场CH4能源回收和火炬焚烧项目有望在我国得以大量开展(张相锋,2006)。值得注意的是,填埋场CH4能源回收和火炬焚烧的前提是收集到足够多的CH4气体。即使是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