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周洁琼(树人景瑞小学校,重庆沙坪坝400030)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由信息化引发的教学革命正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只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用好网络学习空间,高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经实践证明,有效运用网络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获得最真实的学生情况,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能凸显“教服务于学”的理念。教师在积极自主的信息化教学建构中,最终能帮助学生成就智慧学习、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的《教育心理学》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句话启示了大众,学习并非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在摸清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了解学习需求后的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即在“学本”和“习本”的教学场景中,通过知识的主动建构,进行内化理解并形成能力,最终发展为学科核心素养。网络学习空间日益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一以贯之,以突破时空的界限,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即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共融共创,构建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师教学精准化的智慧教学生态。树人景瑞小学校历经十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学为本”的网络学习空间,达到了“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目标。目前,全校常态化推进基于空间的信息化教学,实现了空间与教学的创新融合。本研究依托教育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教学案例,具体阐述了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运用,以及产生的教学效益,以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一、基于实证分析,让“学思”可显《在牛肚子里旅行》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张之路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该单元以“童话”为主题,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为单元要素,对此教师应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如下设计:(一)综合数据,研判学情其一,学生始终是教学的核心,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