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差异及发展趋势.pdf
下载文档

ID:3104815

大小:2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河南省 基本 公共 服务水平 地区 差异 发展趋势
第 42 卷第 4 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4 期Vol.42 No.4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4,2023收稿日期:2023-03-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控制视角下新职业群体就业支持政策研究”(21CSH03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计划项目“公共服务供应链视角下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演化博弈与计量分析”(2021XSXR10)。作者简介:栗智慧(1988),女,河南林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弈论与计量经济学。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差异及发展趋势栗 智 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摘 要:运用熵值法测算了 20102020 年河南省各地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用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了地区差异,进而检验其 收敛和 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省整体和各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末各城市水平在全省中相对位置变化不大。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相对差异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差异最大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次之,区域内差异贡献最小。其中,豫中区域内差异最大,豫西地区最小。关于收敛特征,除豫北和豫中地区,全省和省内其他地区均存在 收敛;而全省和省内五大区域均存在绝对 收敛和相对 收敛,研究加深了对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空间差异的认识。关键词: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异;空间收敛性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23)04-0107-09 “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十四五”规划为未来五年指明了方向,2020 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的十五年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渡阶段,到2035 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将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基本实现。但是目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不少短板。河南省作为人口第三大省,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情势依然存在,作为基本民生保障,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均等化,河南省比其他省份面临更多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选择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其提供政策参考。一、文献综述现有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对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武力超等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全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方法估算了各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辛冲冲和陈志勇2分析了20072016 年全国及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及来源,并检验其收敛性。杨晓军和陈浩3测度了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运用 Dagum 基尼系数方法探究了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以及收敛特征。相比以往文献,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研究并未停留在差异现状层面,而是将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均等化水平的差异及其来源都进行了分解,将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二是对特定省份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现有对省份的研究包括江苏省4、云南省5、浙江省6、河南省7-10。三是对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翟羽佳7使用2011 年截面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河南省 18 个地市进行实证分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区域差异和特征。唐娟莉8利用河南省 2012 年地级市横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 2012 年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赵林等9使用 20052014 年河南省各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701析。王亚飞和廖顺宝10测算了 2016 年河南省各地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可以看出,现有对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大部分研究仅使用某一年的截面数据研究当年的情况,未从动态角度考察变化趋势。二是多数文献构建的指标体系只包含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基础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将人们更高需求的环境保护、科技文化等纳入指标体系。三是现有文献没有分区域考察地区间和地区内差异。本文基于河南省“十四五”发展背景,以分区域视角研究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指标和方法上都有一定拓展。二、研究设计(一)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将基本公共服务一般范围划定为“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计划生育、住房、公共文化等领域”,广义范围还包含“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十三五”时期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消费安全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内容更加完整和丰富。2021 年国家发改委等 21 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包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文体服务保障等 9 大类 22 小类的国家层面基本服务标准,并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本地相应的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常常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内涵和国家相关指导文件构建。考虑到本文的考察期涉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跨度较大,使用最新的基本公共服务分类体系不能有效衡量此前年份的水平,且河南省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低,前期只能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上投入确保满足人民最基础和最迫切的需求。综上,在数据可获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以及本文研究重点,选取基础教育、基础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基本范围,加入了体现新时期内居民更高层次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和环境保护三类新的项目,共计 6 个一级指标和 20 项代理指标来衡量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见表 1)。表 1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基础教育教育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1初等教育小学生师比%X2中等教育初中生师比%X3高等教育高中生师比%X4基础医疗医疗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5卫生机构人员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个 X6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X7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保和就业财政支出社保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8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X9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X10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X11基础设施城市用水城市用水普及率%X12城市用气城市用气普及率%X13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 X14文化支出人均文化支出费用/元/每人 X16801续表 1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科技与文化科学技术支出人均科学技术支出费用/元/每人 X15环境环境保护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X17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X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9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X20 (二)研究方法1.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很好地克服了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性和人为赋权的主观性。本文利用熵值法测算河南省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数。2.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方法。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法是一种将基尼系数按子群进行分解,以揭示地区差异的程度和来源的方法。本文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方法(1997)对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3.收敛模型。本文从 收敛、收敛两个层面对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检验,前者是绝对差异检验,后者是相对差异检验。收敛检验。收敛可反映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离差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本文采用变异系数作为收敛的衡量指标。计算公式为(1)式:j=nji(Eji-E-)/njE-(1)收敛检验。分为绝对 收敛和条件 收敛。绝对 收敛指在不考虑地区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等因素情况下,随着时间变化河南省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发展趋势逐渐收敛到某一稳定水平,绝对 收敛模型中 的值只与初期公共服务水平有关,与其他参数无关。而条件 收敛则指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后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样会呈现收敛到某一水平的稳态趋势。绝对 收敛设定为:lnGRi,t=+lnEi,t+i+t+it(2)若 0 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初始评价指数值与其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存在收敛;反之不存在。条件 收敛设定为:lnGRi,t=+lnEi,t+jnj=1lnconit+i+t+it(3)其中,conit为条件收敛中的加入控制变量。数据和变量说明如下。数据来源。本文原始数据源于河南省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部分缺失数据则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PGDP):人均GDP。财政自主权(FA):一般预算内支出与一般预算内收入的比值,比值越大,对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依赖程度越小;支出偏好(FAV):政府对于医疗、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项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总额与一般预算支出的比值;城镇化率(UR):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产业结构升级(ISU):第三产业与总产值之比。三、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情况表 2 中展示了河南省各地区三个五年规划期末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指数的排名。按照排名将18 个地区(其中含河南省全省指数水平)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前五名的城市,第二等级为排名六到十四名的城市,第三等级为后五名的城市。可以看出,第一等级的五个城市中,郑州市、漯河市和三门峡市三个地区水平相对稳定。其中,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一直处于最高水平;三门峡市虽然处于第一等级,但是排名不断下降;漯河市后来居上,虽然前两个时期排名落后,但“十三五”迅速赶超,一跃成为全省第二;焦作市和济源市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实现“二连降”,分别于“十二五”和“十三五”降到第二等级;洛阳市是河南省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城市,2018 年被确立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三个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跃居第一等级;鹤壁市也属于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较快的城市,“十一五”时期在全省处于中低水平,“十二五”和“十三五”901限于篇幅,具体公式不再列出。稳居第一等级。第三等级的五个城市中,周口市、驻马店市、商丘市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十三五”末,商丘市和驻马店市都得到了提升,跃升至第二等级,周口市依然在低水平等级。南阳市和信阳市在前两个时期排在第二等级末,在“十三五”时期落入第三等级。等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高水平地区一直处于高水平等级,低水平地区一般会稳定在低水平等级,中低水平地区则徘徊在中低水平等级。从增长率看,除个别地区,“十三五”时期全省各地区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十二五”时期。其中,“十二五”时期增长率最大的三个地区为鹤壁市、郑州市、周口市,“十三五”时期增长率最大的为商丘市、驻马店市、新乡市。商丘市、新乡市、平顶山市三个地区两阶段增长率之差最大,周口市、郑州市、鹤壁市三个地区的增长率之差为负值,即增长率下降。表 2 河南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比较“十一五”末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十二五”末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十三五”末城市综合指数排名济源市4.68084 1郑州市8.48963 1郑州市13.67024 1郑州市4.48918 2鹤壁市6.43950 2漯河市9.37208 2三门峡4.10797 3济源市5.26454 3鹤壁市9.08448 3焦作市3.66829 4三门峡5.11364 4洛阳市8.79003 4漯河市3.61549 5漯河市5.02157 5三门峡8.77805 5平顶山3.32906 6洛阳市4.47641 6济源市7.84239 6新乡市3.32371 7河南省4.38419 7许昌市7.80902 7安阳市3.32049 8焦作市4.32651 8河南省7.70483 8洛阳市3.30283 9濮阳市4.21425 9焦作市7.35355 9许昌市3.23125 10安阳市3.94289 10新乡市7.22795 10濮阳市3.18891 11许昌市3.93448 11驻马店7.10599 11鹤壁市3.18087 12开封市3.90482 12开封市6.99899 12信阳市2.90554 13南阳市3.64849 13平顶山6.95272 13南阳市2.89041 14信阳市3.62220 14商丘市6.84925 14河南省2.76466 15平顶山3.61446 15濮阳市6.66208 15开封市2.62795 16新乡市3.59871 16安阳市6.56773 16驻马店2.10294 17周口市3.37683 17信阳市6.41266 17周口市1.85547 18驻马店3.19054 18南阳市6.31177 18商丘市1.52717 19商丘市2.51534 19周口市5.75039 19 图 1 展示了考察期河南省总体和分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增长率演变趋势。可以看出,考察期内全省和各区域都呈明显稳定递增趋势,且地区间综合指数水平差异显著。豫中和豫西地区的综合指数高于全省和其他地区水平,豫北地区与全省相比呈现交替现象,豫南和豫东地区综合评价指数则低于全省总体水平。整体来说,豫中地区综合评价指数水平最高,而豫东地区则最低。其中 2018 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2018 年以前各区域呈缓慢增长的态势,2018 年以后全省和各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数都有较大提升,明显进入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新阶段。图 1(右)是考察期内的增长率演变趋势。整体来看,全省和各区域增长率基本平稳。2018 年各区域的增长率在十年当中处于最高水平,但之后迅速放缓回归到平稳增长的趋势,与上文绝对值演变趋势一致。二是全省和各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指数增长率差距很小。三是豫中地区 20132014 年综合指数水平的增长率经历了较大波动,但其他时间相对稳定。011 图 1 全省和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左)及其增长率(右)演变趋势 四、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差异及来源分析 为了分析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本文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法测度了 20102020 年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总体空间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解,图 2 和图 3是绘制的基尼系数图。(一)总体差异分析图 2 虚线部分折线描述了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和区域内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差异程度较低,基尼系数位于 0.1-0.16 之间,其中2013 年是特殊值 0.24,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趋势与豫中区域的演变趋势图基本一致,主要是受2013 年郑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极端高值的影响。从演变时序来看,观测期不同时期内总体差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长期来看,观测期内总体基尼系数呈缓慢下降趋势,降幅约 30.8%,年均下降 3.1%。分时期看,“十二五”期间基尼系数年均增长率 1.3%。“十三五”期间基尼系数年均下降率7.2%,是整个观测期的两倍,由图2 也可以明显看出 2016 年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表明“十三五”时期河南省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距,河南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二)区域内差异分析图 2 其余五条折线描述了河南省 20102020年五个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内差异及其演变趋势。第一,从考察期差异系数均值看,差异由大到小分别为豫中(0.148)、豫东(0.089)、豫北(0.076)、豫南(0.05)、豫西(0.039)。豫中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大,高于全省总体差异(0.141)。其次是豫东和豫北地区,最后是豫南和豫西。表明豫中地区内各城市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最大,豫西地区各城市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最小。根据上文分析可知,豫中地区的差异最大,主要原因是作为省会的郑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郑州市集中了全省最优质的医疗、教育、文化、就业资源,自然比其他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高,因此拉大了豫中地区内整体差异值。而豫西地区只包含洛阳和三门峡两个市,这两个市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不相上下。经济水平是基本公共服务关键影响因素,如果两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一致,那么财力水平相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也就不会存在大的差异,这点也可以从上文中两个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可以看出。第二,从时间演变趋势分别考察五个区域,其中,豫中地区呈倒 U 型,差异存在波动现象,观测期内整体基尼系数存在缓慢上升趋势,但“十三五”期间整体略低于“十二五”水平,2012 年开始增速高于全省总体和其他区域。豫东地区基尼系数整体上呈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20102013 年连续下降之后2014 年有所上升,经历四年平稳过渡期,到 2018年开始大幅下降,观察期间基尼系数整体降幅约69.7%,年均下降约 7%。豫北地区考察期内基尼系数呈缓慢下降趋势,2016 年有明显的提高,但是2017 年后降幅约 14.3%,是五个区域内降幅最小的区域。豫南地区基尼系数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性下降趋势,是波动性最大的区域,区域差异存在“减小增大减小”的特征,2014年以后基尼系数降幅较大,整个观察期内降幅约70.9%。豫西地区是差异均值最小的区域,但是观察期内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102015 年,基尼系数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152020 年基尼系数呈快速下降的趋势,说明两个城市的差异减小主要是“十三五”期间的成果,整个观测期内降幅达 99.2%,是五个区域变化幅度最大的。(三)区域间差异分析图 3 描述了河南省五个区域共十组区域间基111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演变趋势。第一,从考察期区域间差异系数均值看,区域间差异由大到小分别为豫东-豫中(0.254)、豫东-豫西(0.229)、豫东-豫北(0.189)、豫南-豫中(0.188)、豫南-豫西(0.162)、豫 北-豫 中(0.137)、豫 西-豫 中(0.129)、豫南-豫北(0.122)、豫南-豫东(0.11)、豫北-豫西(0.084)。具体看来,根据基尼系数大小将十组区域间差异水平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高差异,基尼系数 0.2 以上。区域间差异最大的是豫东-豫中和豫东-豫西。第二等级,中等差异水平,基尼系数处于 0.15-0.19 之间,豫东-豫北、豫南-豫中、豫南-豫西。第三,低差异水平,基尼系数 0.13 以下。豫西-豫中、豫南-豫北、豫南-豫东、豫北-豫西都属于这一等级。豫东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低的地区,豫中和豫西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高的地区,所以豫东-豫中和豫东-豫西区域间差异最大。第二,从时间演变趋势考察区域间差异。图 3 显示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区域间差异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其中,豫东-豫西、豫东-豫北、豫东-南、豫南-豫北、豫东-豫中呈较快下降趋势,豫中-豫西、豫中-豫南、豫中-豫北三组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一致,除 2013 年差异显著增大外,观察期内呈平稳波动状态。豫中-豫北呈波动性缓慢上升趋势,豫西-豫南呈波动性缓慢下降趋势。图 2 总体差异及区域内差异 图 3 区域间差异(四)区域差异来源及贡献表 3 描述了 20102020 年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来源及贡献。根据贡献率大小来看,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区域间差异贡献率和超变密度贡献率的均值分别是 15.30%、66.84%、17.86%。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都在 50%以上,大大高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超变密度的贡献普遍略高于区域内差异,但个别年份相反。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来源依次是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和区域内差异,其中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时间演变趋势分别考察三种差异来源,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基本维持在 10%-20%之间,呈现出波动中微弱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贡献率一直保持在 50%-75%,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循环波动下降状态;超变密度贡献率大致在 10%-30%之间波动,观察期总体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总体上看,区域间差异是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先上升后下降。其次,总体差异来源于超变密度,这是一种存在于区域间和区域内的重叠影响作用。从长期来看,这种交叉作用影响有逐渐增强的态势,区域内差异最小。五、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收敛性分析(一)收敛性检验及结果分析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收敛性检验结果如图 4 所示。观察期内呈现出“缓慢下降大幅上升急剧下降稳步上升较快下降缓慢回升”的波动变化过程。不考虑 2013 年的急剧上升和急剧下降,简单来说表现出稳步的“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过程,“十二五”期间稳步上升,上升幅度约 21.3%,“十三五”期间经历了先较快下降后缓慢上升的变化过程,分别在 2015 年和2017 年达到 最 高 和 最 低 值,但 是 整 体 降 幅 约25.8%。其次,分区域看,五个区域的变异系数演变趋势各不相同,按照大小排名分别为豫中、豫东、豫北、豫南、豫西。其中,豫中地区的整体变化与全省的趋势一致,但是其变化幅度大于全省,2012 年以后其整体水平高于全省。虽然和全省一样呈现出波动的情况,但是与全省不同的是豫中在观测期内整体看有小幅上升态势。豫东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降幅约为 70%,在观测期内呈现出“快速下降缓慢 上 升平 稳 下 降”的 过 程。豫 北 在20102016 年期间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涨幅约55%,20162020 年表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降幅约为 45.1%,豫北在观测期内呈现波动性变化,但趋于稳定。豫南地区观测期内呈现出下降趋势,降幅约为 69.2%,年均降幅约 7%,且豫南年度“下降上升下降上升”波动性不仅幅度大而且211频率高。豫西总体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降幅达99.2%,年均降幅约 10%。分年度看,20102015年呈现出平稳上升态势,涨幅约为 73.3%,2015 年以后开始较快下降,降幅 99.5%,年均降幅高达 20%。表 3 20102020 年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来源及贡献年份区域内差异 Gw差异贡献率区域间差异 Gnb差异贡献率超变密度 Gt差异贡献率20100.020513.15%0.107869.08%0.027717.77%20110.017112.47%0.100773.58%0.019113.95%20120.019313.61%0.103772.97%0.019113.41%20130.037115.17%0.186876.47%0.02048.36%20140.021615.78%0.088464.57%0.026919.65%20150.021314.56%0.104571.39%0.020614.05%20160.027117.87%0.092160.83%0.032321.30%20170.020315.54%0.082563.25%0.027721.21%20180.017317.95%0.049451.17%0.029830.88%20190.016516.73%0.058159.09%0.023824.18%20200.016715.51%0.078672.77%0.012611.72%均值0.021415.30%0.095766.84%0.023617.86%总的来说,全省的差异系数存在显著的收敛,说明全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存在缩小趋势。其中,豫中和豫北区域不存在显著的收敛,说明这两个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没有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而豫东、豫南和豫西存在显著的收敛,说明这三个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存在明显的缩小趋势。由于收敛性检验并未体现影响因素及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变化的程度,所以进一步做收敛性检验。图 4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收敛演变趋势(二)收敛性检验1.绝对收敛。表 4 显示了观测期内河南省及其五个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 收敛检验结果。根据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全省及其五个区域的 系数均小于 0,除了豫西区条件收敛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他都通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从河南省级层面到分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存在绝对收敛。从现实意义讲,即在不考虑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支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经过足够长的某一时期最终会收敛到基本统一的稳态水平。其次,各区域收敛速度由快到慢分别 为 豫 南(0.1587)、豫 东(0.1214)、豫 中(0.1095)、豫北(0.0929)、豫西(0.0769)。可以看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的区域收敛速度快于水平高的区域,这样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2.条件收敛。绝对收敛没有考虑相关影响因素,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按照研究设计中条件收敛模型加入影响因素进一步检验(如表 4)。首先,豫东地区条件收敛通过 5%的显著性检验,豫中、豫西、豫北、豫南都通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在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财政、产业结构升级和支出偏好等因素情况下,河南省级层面和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样存在 收敛。从收敛速度看,各区域收敛速度由快到慢分别是豫南(0.2500)、豫中(0.2023)、豫西(0.1743)、豫东(0.1339)、豫北(0.0756)。与绝对收敛速度相比,加入控制因素后各区域收敛速度发生明显变化。各地区的收敛速度不同,也导致了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异。六、结论及政策启示本文基于河南省 18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了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 20102020 年各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法对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及来源进行了分解,最后进行 收敛和 收敛性检验。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典型事实分析。首先,整体来看,在考察期内河南省全省和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都取得了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311表 4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收敛检验结果变量全省绝对收敛条件收敛豫中绝对收敛条件收敛豫东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模型双向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双向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双向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0.5655 (0.1737)-0.7003 (0.0990)-0.6656 (0.1523)-0.8678 (0.1257)-0.7031 (0.1744)-0.7380 (0.1553)lnPGDP0.3892 (0.1255)0.9231 (0.4653)0.3989 (0.2608)0.3410 (0.5786)lnUR1.0064 (0.3157)2.8788 (0.5105)0.4765 (0.3168)lnISU0.1352 (0.1317)-0.6748 (0.1077)0.9465 (0.3373)lnFA-0.0521 (0.0398)-0.0533 (0.0728)-0.3576 (0.1600)lnFAV0.0372 (0.2812)-3.3444 (0.9756)0.3892 (2.1054)1.2386 (0.3474)-7.3220 (1.3274)1.1224 (0.2487)-17.6753 (4.0376)0.2974 (0.0829)-8.5802 (1.5716)R20.6820.375 0.352 0.611 0.388 0.392收敛速度 v0.08340.12050.10950.20230.12140.1339变量豫西绝对收敛条件收敛豫北绝对收敛条件收敛豫南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模型双向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双向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双向固定效应个体固定-0.5366 (0.2083)-0.8250 (0.2386)-0.6050 (0.1125)-0.5303 (0.0849)-0.7954 (0.1780)-0.9179 (0.1004)lnPGDP0.3410 (0.5786)0.3404 (0.1396)0.3654 (0.2761)lnUR-2.9532 (2.9071)0.1073 (0.4816)1.3921 (0.3399)lnISU0.6952 (0.0075)0.3087 (0.1265)0.5020 (0.3673)lnFA-2.0462 (0.7554)0.0833 (0.3640)-0.2606 (0.0710)lnFAV1.8495 (1.8346)0.3030 (0.0357)-2.0433 (1.3517)0.6712 (0.2604)5.9066 (11.9877)0.7502 (0.1477)-4.0952 (0.7572)0.6455 (0.1559)-9.7442 (1.9025)R20.320.6120.3620.356 0.4310.489收敛速度 v0.07690.17430.09290.07560.15870.2500注:、分别代表在 1%、5%、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 t 值。的绝对值远大于“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时期,尤其是 2017 年以后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都大幅度增加,不仅如此,各地级市“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增长率也大大高于“十二五”时期。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排名结果看,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处于高中低三个等级的城市分布态势变动总体不大,但个别城市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动。其次,各区域间及内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长变化不同,几个区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观察期内,五个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豫中和豫西较高,豫北、豫411南次之,豫东最低。再次,分析了豫中和豫北区域内部的水平差异。两个区域内部各地级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变化趋势较大,豫中两极分化较大,豫北绝对值相对平稳,但是增长率比豫中变化幅度大。第二,差异及其来源。首先,根据 Dagum 计算的基尼系数结果看,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存在差异,但差异度比较低,观测期内总体差异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其中,“十三五”时期较“十二五”时期下降更快,长期来看存在缓慢下降趋势。其次,区域内差异。五个区域的差异程度不一,具体来看,差异最大的是豫中地区,在观测期内差异存在平缓上升趋势,其他几个区域则存在逐渐减小态势。豫中地区主要是由于省会郑州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级市,拉高了地区内差异;差异最小的是豫西地区,豫北地区降幅最小,豫西地区降幅最大。再次,关于区域间差异。区域间差异最大的是豫东中、豫东西、豫东北,豫东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差异较小的是豫北西、豫南东、豫南北。其中,豫中西、豫中北、豫中南三组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且缓慢增大趋势,而其他则呈下降趋势。最后,关于差异来源,全省差异的主要来源在于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次之,区域内差异贡献最小。第三,收敛性特征。关于 收敛检验结果,观测期内全省和五个区域变异系数都存在不同的波动情况。具体来看,全省有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豫西、豫南、豫东呈较快下降趋势,豫北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豫中则有小幅上升态势。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存在 收敛。关于 收敛检验结果。从绝对收敛结果来看,所有区域的 值均显著小于 0,即全省和各区域均存在绝对收敛,这意味着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形下,原来不收敛的区域也都存在收敛趋势,随着时间变化最终各地区会收敛至某一相同水平;从条件收敛结果来看,所有区域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直观的意义是在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率、财政自主权等影响因素情况下,全省和各区域依然存在 收敛趋势。根据上述结论,得出几点政策启示。第一,充分认识全省区域间、区域内、各地级市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的显著空间差异和不均衡发展的特征。各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应慎重考量制约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均等化的深层次原因,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推进政策,才能破除制约各区域和地区发展的障碍。第二,重点关注各区域间差异。河南省总体差异中主要是豫东、豫中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从省级层面,河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个地区的状况,加大对其各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其次,要挖掘供给水平低的区域内资源,寻找与供给水平高的区域资源的衔接点,让不同区域间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使各区域都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从而使河南省各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够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不断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第三,重视收敛性趋势的特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各级政府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三人口大省,要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在促进均等化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速度。对于发展速度较慢的豫北、豫东、豫南等区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力求获得周边兄弟区域的对口帮扶。此外,还应注重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参考文献:1 武力超,林子辰,等.我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8):72-86.2 辛冲冲,陈志勇.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8):52-71.3 杨晓军,陈浩.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12):127-145.4 詹国徽.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7(1):62-71.5 焦振华.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6 林依娴.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析J.中国商贸,2014(13):172-175.7 翟羽佳.河南省 2011 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5):57-61.8 唐娟莉.河南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6(7):58-61.9 赵林,张宇硕,等.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空间格局与 空 间 效 应 研 究 J.地 理 科 学,2016(10):1495-1504.10 王亚飞,廖顺宝.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1):26-30.责任编辑:任志新5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