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画像石元素在当代国潮服装设计中的运用.pdf
下载文档

ID:3104135

大小:1.52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代 画像 元素 当代 服装设计 中的 运用
汉代画像石元素在当代国潮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王珺英1,徐晓萌2(1.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近年来“国风”“国潮”成为时尚界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重视,并在不同领域中发挥出创造性价值。“国风”“国潮”的盛行,不仅表现出设计师与公众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逐渐增强,同时也为中国设计迈向国际舞台开拓出新的时代篇章。国潮设计并非一味地复古,而是通过揣摩、综合、转化与解读中国文化,寻找到中国的独特审美精神。而国潮设计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提取,再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语言进行传承和融汇。例如,著名设计师郭培以元代青花瓷为设计灵感,创作了一千零二夜春夏高级时装;再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教授的 夜与昼 系列服装设计,把中国写意画从宣纸上搬到服装上,采用了大写意的手法,吸收了水墨画的黑白韵味,演绎出写意的现代服装。而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积淀了丰富而绚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太多精彩的艺术亟待发掘,并可成为国潮设计的灵感源泉。本文聚焦于汉代画像石艺术,尝试将画像石艺术元素运用在当代国潮服装设计中,也是“国潮热”在创新设计中的驱动所引发的深度思考和具体实践。1汉代画像石的艺术表现汉代画像石大致产生于西汉汉武帝以后,衰落或消亡于东汉末年,是汉代最为灿烂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能反映汉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形式。正如鲁迅先生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其中“汉人石刻”,即为汉代画像石。通常说的汉代画像石,其实在类型上有画像石与画像砖两种,前者是在石材上凿出来的,多出现在祠堂、墓门等明显位置;后者是烧出来的,多用在墓室内部装饰,更为精美。而今,更多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则是那种具有肌理感和斑驳岁月感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拓片。由于画像石与画像砖表现于地下墓室、祠堂等丧葬礼制性建筑载体之上,所以它们属于祭祀性丧葬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汉代崇尚厚葬、“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思想、“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主张、地主豪强阶层的膨胀以及“两界各安”的美好愿望等不无关系。1.1汉代画像石的题材汉代画像石的数量多,涉猎的题材内容也很广。早期汉代画像石的表现内容较为单一,至西汉后期图像表现的内容开始逐渐丰富,至东汉中晚期汉代画像石的图像题材可谓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两汉社会的方方面面。从题材上看,汉代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人间社会题材。此类题材中既有乐舞百戏、生产劳动、征战狩猎、车马出行等世俗生活,又有圣贤、君主、孝子、侠士、豪杰等历史故事,还有楼阁建筑等汉代人文景观,及四瓣纹、柿蒂纹、联璧纹、卷云纹、莲花纹、几何纹等丰富的装饰纹样。其二,自然物象题材,包括兔、鹿、羊等动物形象,北斗星座、青龙星座、白虎星座等日月天象,而在植物的刻画中花卉比树木少。其三,神仙世界题材,此类题材是汉代画像石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之一。汉人信奉鬼神,认为人死后可以进入神仙世界继续生活,因而在画像石上常常表现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形象,如伏羲、女娲、嫦娥、鱼车出行的河伯、掌管风雨的风伯、掌管雷电的雷神、东王公、西王母等,既表达了对墓主升仙的企盼、对阴间美好生活愿景的希冀,同时又能起到明善恶、宣教化的目的。依附于神仙世界题材而出现的四灵、麒麟、天禄、穷奇、貔貅、阳乌、开明兽、翼虎等祥禽瑞兽,同样也是画像石中极为常见的装饰题材,一般祥禽瑞兽造型张扬夸张,且极富动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1.2汉代画像石图像的表现方法汉代画像石中刻画了丰富的内容,制作图像的方法也极富变化,大致可以分为拟绘画与拟浮雕两类。拟绘画包括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阴线刻指在不破坏石材表层整体平面形状的情况下,在石面上单纯用线条刻画图像的雕刻技法。凹面线刻是在阴线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用线条在石头表面刻画出图像的外轮廓,然后去掉轮廓里面的一层石料,使图案比石头表面稍低,再以线刻饰其轮廓内部凹面构成完整图像的雕刻技法,由于图像整体较石头表面是凹进去的,故称为凹面线刻。与凹面线刻类似,凸面线刻也是用线条先在石面上勾勒出图像的外轮廓,不同的是凸面线刻是去掉轮廓外部的石料,使图像略高于石面,并以线刻饰其凸显的平面部分构成完整图像的雕刻技法。这种技法雕刻出的图像有凸起感,但凸起幅度并不大,石料截面几近平面。拟浮雕包括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浅浮雕是将图案外部进行剔地使图像凸起,再用阴线表现图像细节,拟浮雕的截面呈弧形凸起,与凸面线刻截面成平面不同。在浅浮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高浮雕技法,其对图像外围剔地程度更深,图像凸起的弧面更明显,呈较强的体积感。透雕在画像石的图像表现上并不常见,其是在高浮雕基础上,将凸起处的图案做镂空处理。画像石的纸本拓片是汉代画像石图像的一种间接表现方式,与沉重的石头相比,纸本拓片更便于流通、鉴赏与研究。画像石拓制技法多样,不同拓工手法不同,制成的拓片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纸本拓印需要用到刻版、纸、墨。由于汉代画像石本身具有拓片模板的性能,所以直接把纸张浸湿后附着于汉代画像石表面,或是先覆纸再把水直接喷洒在纸上,再用毛刷垫上薄毡对其捶打,使纸紧贴于石面,待纸干到适宜湿度,用墨来拓制图像,待拓完将纸揭下,即完成汉画图像拓本的制作。纸本拓片是在保留了汉代画像石图像原貌的基础上的二次创作,拓印下的图案形成了简洁、强烈、分明的黑白印痕的斑驳美感,具有类似于逆光影像的艺术效果。2画像石元素与当代国潮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称汉代画像石为“敦煌前的敦煌”。面对如此丰富且极具特色的画像石艺术,本文通过不同形式和设计方法对汉代画像石元素进行提取,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美学语言,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探索汉代画像石艺术与当代国潮服装设计融合共生的多种创作方法。2.1直接表达基于画像石元素的服饰图案设计汉代画像石上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天上人间无所不包,既有千姿百态的人间生活,又有引经据典的历史故事,也有各种各样的自98然物象,还有天马行空的神仙神话。它们被以平行式构图和散点透视的方法,表现在有限的空间中,诉说着汉朝人风土生活的点滴。在汉代画像石上,既能体会到春秋战国艺术的古朴之风,又有魏晋风度的前兆景象;既弥漫着粗犷奔放、稚拙大气的气息,又具有玄妙浪漫、飘逸灵动的风格。尤其是画像石在雕凿时形成的斑驳肌理,以及画像石拓片强烈的黑白效果,使画像石与生俱来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图1 印 系列设计中的图案由画像石图像衍生而来:在人间社会类图像、自然形象、神仙世界等不同类型图像中,分别提取了宴饮、乐舞、狩猎、耕种等世俗生活,以及二桃杀三士等传统故事图像,借助电脑绘制工具,以既要表现汉代画像石的文化意蕴与风格特征,又要符合当代时尚的审美需要,对画像石图像进行分解、提炼、变化与整合,运用平衡、对称、重叠、呼应等多种设计手法,创作出具有斑驳肌理感的单元图案。在色彩表现上,受中国印章的启发,将原本黑白组合的画像石拓片图像,调整为红白色彩搭配,既增加了传统艺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效果。再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案构成法则,或是将图案表现在简约时尚的直筒裙上,或是将图案设计在帆布鞋,或是将图案运用在箱包上,都形成了明显的中国韵味。图1 印 系列设计作品2.2综合生成基于画像石元素的系列服装设计将画像石图像作为服饰图案的创作,只是对画像石艺术与设计融合的初步探索。而 幻像 系列服装设计则是从创意、造型、图案、配色等多方面,对汉代画像石艺术与国风设计相融合的一种升华与再设计,如图2。首先,在造型语言的构思和表现上,一方面来自于画像石中丰富而典型的汉代服饰样式,如深衣、襦裙、大袖舞服等;另一方面结合了国潮服饰的流行风尚及当代审美与设计手法,在传统汉代服装样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由此而提取出汉代服装中的交领、右衽、斜襟、曲裾、琵琶袖、腰带、低领等细节元素,结合当下时尚趋势,以解构、重组、堆叠、递进、错位等设计语言进行创作演绎,最终设计出以H型、较宽松、落肩为主的廓形,并融合汉代服装元素的国潮风格服装:既有斜襟与西装领结合的低领风衣,搭配四合扣可拆卸腰封;也有曲裾绕襟包臀一步裙搭配衬衫;还有短款曲裾上衣搭配具有深衣下摆造型的吊带长裙;以及琵琶袖外套加折叠小尖领衬衫搭配长裤在整体的款式设计中,彰显出传统服装的艺术魅力,又与当下审美及流行趋势相契合,并注重服装的实用性与舒适性。其次,在服装图案上,提取了朱雀、龙等祥瑞图案,虎、熊等动物图案,以及铺首、狩猎纹等多组画像石图像。在服装色彩上,选用了暗浅色与无彩色搭配的配色方案,即卡其色与黑色、白色的混搭,以表现汉代画像石古朴自然的风格以及简约的时尚之美。卡其色本身纯度明度都很低,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的色彩,也易于与其他色彩相调和。卡其色与黑色搭配,在视觉上能产生褪色感与暗淡感,营造出一种朴素安静的古典美;而卡其色与白色搭配,会产生静谧优雅的心理感受。再者,在面料选择与工艺实践上,尽量贴合实用与适穿的需求,并以再现画像石的肌理质感为准则。因而,在面料上选用聚酯纤维含量高、有挺阔感、薄厚适中、坚牢耐用、抗皱免烫的风衣面料,内搭面料选用T丝棉面料。在工艺设计中,采用无边镂空的柯式热转印、具有立体感的植绒热转印等多种热转印工艺,通过数码印花和热转印工艺,基本上将具有画像石肌理效果的图案呈现在服装上。3 结语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为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空间。本文对汉代画像石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的深度解读与创新设计,使不同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令传统艺术与当代时尚有机关联。而中国古代丰富而璀璨的艺术,譬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朝的兵马俑、汉代漆器、六朝壁画、唐代三彩与金银器、宋代瓷器等,将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在当代时尚设计中继续传承下去,让传统成为时尚,让民族的成为国际的,中国设计未来可期。作者简介:王珺英(1982),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饰历史与文化。通信作者:徐晓萌(199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实验员。E-mail:。基金项目:2022年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服装类文物的保护及关键技术研究(LJKZR20220076)。图2 幻像 设计作品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