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355冲突寓言二则开心预习新课,轻松搞定基础.1一锤定音.(用“”标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鬻(zhōuyù)弗(fúfó)箝(qiānqián)喙(huìyuán)曝(bàopù)译(yíyì)2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弗()沸(){曝()瀑(){喙()啄(){鹬()橘(){3预习帮手.(读课文,查资料,完成练习)(1)你知道哪些关于«韩非子»与«战国策»的资料?写一写.(2)自学寓言,读一读译文,想想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读懂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重难疑点,一网打尽.4近义朋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俄而———()坚固———()吹嘘———()锋利———()5诗句在线.(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全句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者:(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誉:利:陷:(3)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方:曝:啄:6文言理解.(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应的文言文)(1)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2)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3)渔夫发现了,就把它们一起捉住抓走了.7一定多义.(认真读课文,说说下列句子中“之”字的表达的意思)(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渔者得而并禽之.()最全小学资料,公众号:小学捡知识最全小学资料,公众号:小学捡知识六年级语文(下)368畅所欲言.卖矛与盾的人为什么面对别人的质问“弗能应也”?请联系生活,说说有没有这样自相矛盾的人.9精彩再现.(阅读课文,完成练习)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蚌合而箝其喙.鹬曰:“,,.”蚌亦谓鹬曰:“,,即有死鹬.”两者,渔者.(1)按原文填空.(2)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3)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10文言通假.“渔者得而并禽之”中“禽”通,意思是.这在古文当中叫通假字.想想下列句子中哪些字为通假字?对照译文,找出来,写在后面.(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剩一些骨头)()通()(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而来,难道不会感到喜悦吗?)()通()(3)出门看火半,火半皆惊忙.(出门看伙伴,伙伴们一个个都很吃惊、忙乱)()通(),()通()11快乐阅读.(读下面这则寓言,完成练习)买椟还珠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翠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说说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2)读了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2词语积累.你还知道哪些由寓言演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