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基础知识第三章民法第一节民法概论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法概论一、概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调整对象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真题-多选: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A.公民之间B.法人之间C.公民与法人之间D.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是()A、商法B、民法C、公司法D、经济法真题-单选:下列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A.甲、乙两个公司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B.胡某与其弟弟之间因继承发生的纠纷C.杨某与其供职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D.赵某与某行政机关因罚款数额发生的争议三、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什么是民法?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分别阐释其含义。2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6.绿色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有()A、自愿原则B、平等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公平原则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电脑10台,应付款5万元。因甲不能付清全部货款,乙表示只有甲支付4.8万元即可了结。乙的行为有效,这体现的民法原则是()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含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2)主要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什么?3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1)含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具体对象。(2)主要有: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二、民事主体公民(自然人)法人(一)公民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1)含义: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前提。(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死亡宣告死亡真题-单选:根据相关法律,在我国下列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A.胎儿B.精神病人C.未成年人D.服刑人员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主要包括哪些?民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