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事业单位综应@1732公考一起上岸@公考魏双双2021年江苏事考-综应一、给定材料材料1“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谐音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妙用,既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语义的延伸又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许多作家极其爱用谐音双关,就拿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来说,上来就给一二号出场人物取名甄士隐、贾雨村,暗示“真事隐,假语存”,给读者先打个预防针;接着给贾家四姐妹取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和悲惨的人生命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中,谐音双关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谐音梗”遇上政务服务平台,会出现怎样的风景?“粤省事”“浙里办”“苏服办”“渝快办”......从南方到北方,各地政务服务平台的“大名”朗朗上口,特色鲜明,动感十足。来自江苏的网友张女士告诉记者,江苏政务服务平台一改过去的严肃称呼,成为现在的“苏服办”,谐音命名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这个名字真好!‘苏服办’念出时让人会心一笑,感觉政务服务也有了暖心温度。本以为只有江苏是这样,出来一看,原来各地对政务号的取名都很上心啊。”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借力大数据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狙击战。上海的“随申码”、安徽的“安康码”、南京的“宁归来”、泰州的“祥泰码”等应运而生。目前,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各地绝大多数“健康码”已全国互认,基本实现了“一码通行”。“‘谐音梗’+政务服务”在实践中不断翻新。这些“谐音”名字不仅有趣好记,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初心。浙江的“浙里办”、内蒙的“蒙速办”、河南的“豫事办”等着眼于办事效率,江苏的“苏服办”、重庆的“渝快办”、天津的“津心办”等着眼于服务态度,湖南的“新湘事成”、贵州的“贵人服务”、吉林的“吉事办”等着眼于美好祝愿......在网络上,官方的“谐音梗”话题曾一度登上热搜,各地网友将所在省份的政务服务平台名称进行比拼,截至近日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已有1.7亿次。“哇,官方号也玩‘谐音梗’了,萌萌哒!”“好神奇啊,没想到2023江苏事业单位综应@1732公考一起上岸@公考魏双双官方号也这么取名字了,而且好像商量好一样,全是‘谐音梗’,哈哈!”……面对政务服务中随处可见的“谐音梗”,也有人表示担忧,某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马教授说:“遍地的谐音双关,未必是好事。此前有些地方、部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