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节日及文化习俗(讲义+笔记)主讲教师:莫晓霏授课时间:2020.09.24粉笔公考·官方微信1我国民族节日及文化习俗(讲义)一、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一)春节1.时间及古称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旦等2.起源3.主要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除夕守岁、拜年、给压岁钱等4.文化意蕴团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5.常考相关诗词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2)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陆游《己酉元旦》(二)元宵节1.时间及古称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元夕等2.起源3.主要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迎紫姑等4.文化意蕴如意太平、团团圆圆5.常考相关诗词句(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三)寒食节1.时间及别称清明节前二日,亦称“禁烟节”、“冷节”2.起源纪念介子推3.主要习俗禁烟、冷食等4.文化意蕴拜扫祭祖5.常考相关诗词句(1)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2)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四)清明节1.时间春分后十五日2.起源清明节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3.主要习俗扫墓、戴柳、植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4.文化意蕴对先人的缅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常考相关诗词句(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3(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五)端午节1.时间及别称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浴兰节、重五等2.传说3.主要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4.文化意蕴爱国情怀、适应节令、驱邪避害5.常考相关诗词句(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的《澡兰香·淮安重午》(六)七夕节1.时间及别称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等2.传说3.主要习俗乞巧、拜魁星4.文化意蕴崇尚美好与幸福5.常考相关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