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公基模考大赛终极模考-综应主讲老师:张德仲授课时间:2022.6.19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根据材料,结合自身实际,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材料:一百多年前,青年学生爆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成为历史上的“救国一代”,尽管时代变迁,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代表的“五四”精神从未远去,并且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价值引领。五四是中国青年运动的起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青年学生第一次以群体方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体现了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中国向何处去?”这是那一代青年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追问与思考,在救亡图存的不断求索中,在改变中国的艰难实践中,努力探寻改变中国命运的科学真理。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毛泽东是这一时代青年的楷模,1919年,26岁的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高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五四青年明晰自身的历史责任,这是五四运动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两位领袖的话一脉相承,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始终落在青年一代肩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青春因汇入时代洪流而奔腾,在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度,如何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境况下,如何求解当代中国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更好地汇集中国精神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阔步向前的奋进中,如何更好地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社会福祉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这一系列现实问题考验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青年一代冲锋在科研攻关、基础建设、志愿服务等各条战线上,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下的现实的人,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本质上是对人的一种担当。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担当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