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固定收益研究Page1证券研究报告—深度报告固定收益[Table_Title]可转债复盘笔记系列之三2019年05月23日[Table_BaseInfo]一年沪深300与中债指数走势比较市场数据中债综合指数119中债长/中短期指数119/120银行间国债收益(10Y)3.73企业/公司/转债规模(千亿)28.30/79.72/3.13相关研究报告:《2018年下半年转债市场策略:转债正处于风险收益比极佳的位置》——2018-08-01《2019年转债市场策略:底部蛰伏,出击平衡型转债》——2019-01-10《固定收益投资策略:投资级信用债存洼地》——2019-01-08《2018年春季转债市场策略:守“价值”之正,出“创新”之奇》——2018-04-11《2019年春季转债市场策略:春季躁动只是序幕,转债依然大有可为》——2019-04-10证券分析师:董德志电话:021-60933158E-MAIL:dongdz@guosen.com.cn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3100001证券分析师:柯聪伟电话:021-60933152E-MAIL:kecw@guosen.com.cn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6080004联系人:金佳琦电话:021-60933159E-MAIL:jinjiaqi@guosen.com.cn独立性声明: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投资策略2005年-2009年:成熟期市场背景200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转折年,随着国内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新股发行、再融资全面停滞,包括股票、可转债的一级市场经历了近20个月的发行真空期。直至2006年5月,暂停了一年之久的IPO再度重启,可转债也随之重回一级市场,此时市场存量规模为114亿元,相比2005年初(股改启动前)的320亿大幅下降。2006年5月8日,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并于2008年10月9日进行修订,这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可转债的主要指导法规。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条款设置更加标准化,市场环境也更加成熟。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步入大牛市,在股市火热的催化下,2006年-2007年,可转债发行再出发。此外,股权分置改革的运行催生了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迅速发展。这类可转债由传统债券和认股权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可分离交易。2006-2009年,我国共计发行了21只总规模950.65亿元的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不过,权证市场的持续火热滋生了非理性炒作等乱象,2009年之后证监会暂停受理审核可分离交易可转债事项。自此,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