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伦贝尔沙地及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分析.pdf
下载文档

ID:3052055

大小:1,010.81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呼伦贝尔 沙地 及其 重点 区域 生态环境 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及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分析李善杰,罗刚(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 137400)摘要:文章通过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综合治理现状及其沙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分析,研究呼伦贝尔沙地对其重点区域呼伦湖湿地和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前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呈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关键词:呼伦贝尔沙地;生物多样性;呼伦湖湿地;生态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728.4文献标识码:B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Hulunbuir SandyLand and Its Key AreasLI Shanjie,LUO Gang(Inner Mongolia Second Forestry and Grassland Monitor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Ulanhot 137400,Inner Mongolia,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atus and ecologicalenvironment of Hulunbuir sandy land,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 of Hulunbuir sandy land on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ulun Lake wetland and sandy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forestin the key area of Hulun sandy land.At present,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Hulunbuir Sandy Landshows a good trend of rich biodiversity and obvious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management.Key words:Hulunbuir sandy land;biodiversity;Hulun Lake Wetland;ecological comprehensivetreatment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地处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呼伦贝尔沙地生态治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沙地生态修复,不仅影响呼伦贝尔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和牧草生物量及质量,还影响草原牧民人居环境。1呼伦贝尔沙地概况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部为呼伦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国相邻,北达海拉尔河北岸。地处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区域,呈不规则状分布,东西长256.3 km,南北宽约225.4 km。地理坐标:东经1170712037,北纬47254933。沙地的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以呼伦湖最低,海拔545 m。沙地境内较平坦开阔,微有波状起伏。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多数为蜂窝状和梁窝状沙丘及灌丛沙地、缓起伏沙地。沙地气候类型属于寒温带半干旱、亚湿润区,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 2.50,年10 积温1 8002 200,年日照时数2 9003 200 h,极端最高气温3538,极端最低气温-35-40.2,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年均降水量为295.25 mm,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年平均蒸发量1 5001 900 mm。无霜期90100 d,干燥度1.21.5,相对平均湿润度61%,年大风日数2040 d,年平均风速34 m/s。沙地范围水的补给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地下收稿日期:2022-10-28作者简介:李善杰(1968-),女,吉林省磐石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生态建设文章编号:1006-6993(2022)06-0001-04第45卷第6期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vol.45.No.62022年11月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November.2022DOI:10.13387/ki.nmld.2022.06.028水,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源源不断地承接着大兴安岭西北坡地下水的补给;二是地表水,以沙区内的河流、湖泊补给,主要河流有海拉尔河、伊敏河、辉河、莫勒格尔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毛盖河等;仅海拉尔河年径流量就达22亿立方米,是呼伦贝尔沙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三是大气降水补给。沙地境内水质较好,水量较充沛稳定,湖泊以呼伦湖(达赉湖)和贝尔湖为主。沙地中土壤含沙量较大,一般为中、细沙,但在西南部出现砾面化现象。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河泛地及湖泊周围有草甸土、碱土及盐土等。2呼伦贝尔沙地现状分析呼伦贝尔沙地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右旗等牧业四旗及海拉尔区、扎赉诺尔区、满洲里市均有分布。呼伦贝尔沙地由海拉尔河谷两岸、伊敏河谷两岸、新巴尔虎左旗3条集中分布的沙带和呼伦湖沿岸等地分布的沙丘、沙地组成。2.1 生态综合治理呼伦贝尔市依托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为契机,针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沙化类型,采取了封禁保护、植树造林、灌草间种、沙化草场改良、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呼伦贝尔沙地得到了整体治理,形成了功能齐全、措施明显、成效稳定的生态保护体系,实现了沙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十三五”呼伦贝尔市沙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报告 中显示,20142019年5 a间,完成退耕还林3 243.33 hm2;三北防护林42 873.36 hm2;生态修复6 540 hm2;造林补贴1 333 hm2;其他工程801.03 hm2。实施草原奖补面积9 790 156.43 hm2。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生态项目区内草本植被恢复以后,沙地生物量增加了,受短期利益驱使,部分项目区内又出现放牧现象,导致项目完成几年后植被又被牲畜啃食殆尽,已经形成的固定沙地又重新出现活化现象,致使生态修复失败。围栏等封护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项目区围栏在秋冬季节,沙蓬等杂草被风吹后压在围栏上,加上雪压的作用,导致围栏倾倒破坏。还有部分地段,围栏被流沙掩埋。由于后续管护资金匮乏,围栏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导致围栏失去了封禁保护的作用。2.2 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该区域主要由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河谷平原和低地、大兴安岭山地两大地形单元组成。从整体上看,土地利用在空间分布上可以分为岭西牧区和少部分大兴安岭林区。从东向西呈现出林地(草地)利用类型林牧(农)区林地草地(耕地)利用类型牧区草地利用类型。其中,由西北东南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的大兴安岭山地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农、林、牧分界线,也是呼伦贝尔沙地东部与大兴安岭山地的分界线。这种土地利用上的带状结构,与呼伦贝尔市的自然条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土地利用结构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较高,经济效益偏低,且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林地、草地所占比重较大,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2.3 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现状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现状呈现生态环境好转、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沙区植被盖度增加、土壤风蚀减小、地表释尘量下降。沙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70.16%。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土壤风蚀量下降了33%,地表释尘量下降了约37%,其中植被增加的贡献率为20%,沙地生态状况进一步好转。重点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3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呼伦贝尔沙地与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森林生态系统交错分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3.1 呼伦湖湿地呼伦湖位于扎赉诺尔区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1101174140,北纬483040492040,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93 km,最大宽度为41 km,平均宽32 km,湖周长447 km,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呼伦湖与周边湿地流域总面积768000hm2,其中,沙地面积110165hm2。3.1.1 环呼伦湖草原退化、草地沙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为改善呼伦湖周边生态环境,据 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显示,20162017年,实施了呼伦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环湖沙化土地治理项目,2019年开始实施了呼伦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环湖沙化土地治理项目。完成封沙育林育草23 076.34 hm2、乔(灌)造 林 9 072.03 hm2、种 草2 687.18 hm2、沙障播种1 026 hm2。呼伦贝尔市在实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 2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时,重点向呼伦湖周边进行倾斜。2016年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开始后,又将呼伦湖周边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境内84.53万公顷草原列入禁牧范围、287.53万公顷草原列入草畜平衡范围,累计发放补奖资金3.7亿元,有效保护了环湖天然草原。不仅有效遏制了沙地蔓延,加大了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也推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沙地生态综合治理,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有明显好转。呼伦湖沙带的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植被盖度超过50%的沙地为103 381.61 hm2,占呼伦湖流域沙地面积的93.84%。呈现沙化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治理前治理后图1呼伦湖东岸沙地综合治理前后生态状况对比3.1.2 呼伦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呼伦湖湿地为保持和改善呼伦贝尔草原气候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保持地下水位。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生物资源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维持呼伦贝尔草原区域环境的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呼伦湖保护区境内水域辽阔,湿地连绵,物种丰富,适合众多候鸟栖息,也是大洋洲及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驿站。沙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呼伦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改善以后,也为水鸟和其他野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丰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据当地林业部门提供数据,十三五期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野生鸟类种数,由333种增加至345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二级保护动物鹰鸮、凤头蜂鹰,鸟类个体数量也显著增加。种子植物由448种增加到74科653种;藻类植物38科共187种;鱼类8科33种;两栖爬行类5种,哺乳类3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哺乳动物3种。3.2 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森林生态系统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区是呼伦贝尔沙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南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临呼伦贝尔草原,东枕大兴安岭西麓。东西最大跨度为13 km,南北最长长度为20 km。地理坐标为东经 1200912032,北纬48024808,总面积20 085 hm2。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区系为森林与草原过渡带的樟子松沙地区。3.2.1 沙地樟子松生态环境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生态综合治理,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沙地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把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建成呼伦贝尔沙地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呼伦贝尔沙地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提供了适宜的立地条件和生存环境,同时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的发展,又起到了改善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的重要作用。治理前治理后图2红花尔基林业局沙地治理3.2.2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生长在寒温带半干旱、亚湿润气候区的沙地上,具有耐严寒、耐干旱、耐瘠薄、抗风能力强的显著特点。它完全不同于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樟子松林,尤其是该物种种群历经历史沧桑,集中表现为樟子松林纯林,属沙地樟子松。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是呼伦贝尔沙地原生植被,是呼伦贝尔沙地在历史上遭受破坏后唯一保存下来的沙地顶级植物群落。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是中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是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对于扼制草原牧场沙化,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的种源。截止到2019年,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樟子松林原始状态良好,林内动植物物种增加,鄂温克旗旗志 记载,樟子松林面积16 222.24 hm2。李善杰等:呼伦贝尔沙地及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3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地处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在呼伦贝尔沙地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从其保护对象在自然界中数量状况来看,具有一定的稀有性,是典型的稀有种群。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樟子松林又是在沙地中自然演替发展起来的,是稀有物种生存的关键性区域。其周边区域土壤类型、动植物种类组成都涵盖着森林区系的成分和草原区系的成分。沙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改善以后,也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区内物种具有自然性、多样性、典型性特点。鄂温克旗旗志 记载,貂熊、棕熊、驼鹿、马鹿、雪兔、细嘴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东北岩高兰,钻天柳,黄芪,草苁蓉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留有沙地原生植被群落-沙地樟子松,共有植物74科302属682种。除主体保护对象樟子松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外,还有三级保护植物黄芪、草苁蓉等。脊椎动物有230种,分属31目64科,占内蒙古脊椎动物总数的53%,其中,兽类有54种,隶属6目16科,主要有棕熊、马鹿、水獭、猞猁、草原斑猫、雪兔、金雕、草原雕、鸢、红隼、游隼、细嘴松鸡、鸳鸯等,占内蒙古兽类总数的 39%;鸟类 161 种,隶属17目37科,占内蒙古鸟类种的37%。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8种,占内蒙古保护种数的30%。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7种。保护区内昆虫种类共126种,其中绿带碧凤蝶和黄凤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4结论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总体趋于好转,几条沙带间呈现较稳定的局域分布,沙地扩展的趋势得到遏制。沙地治理区内一望无际的沙海通过沙地工程治理,流沙被方格状机械沙障锁住,不能移动;沙埋房屋、草场、公路等区域的现象已经基本得到控制,遏制了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沙进人退趋势。海拉尔东山台地、陈巴尔虎旗的乌珠尔苏木和呼和诺尔镇、新巴尔虎左旗的阿木古郎镇和嵯岗镇、301国道海拉尔满洲里公路两侧、海拉尔红花尔基公路两侧、海拉尔阿木古郎公路两侧、伊敏河以东地区、呼伦湖周边地区,流沙已经被方格状机械沙障盖住,人工播种的固沙灌、草植物生长旺盛,林草覆盖度由治理前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流动沙地通过治理成为固定沙地,周边大面积的草场得到有效保护。通过草原补奖,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草原退化、沙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上接第93页)生产技术,将促进区域花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助力品种优化,促进产品多样化。其中,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打造花卉“产学研”平台,将有效促进新技术落地,持续促进花卉产业的提振升级。以海南特色热带花卉为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热带园艺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口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持续开展以三角梅为核心的种质资源收集、种苗繁育和栽培、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创新创制三角梅品种,极大促进了海南三角梅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海南热带花卉的朝阳产业。经过20多年的技术研发,海南三角梅品种数量从10余个增长至200个,选育出“金色沙滩”等多个新品种。3.3 消费需求前景未来花卉消费需求将呈现新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化、专业化、便利化三个方面。在品牌化方面,消费者会更倾向于购买具备良好口碑的品牌产品。在专业化方面,消费者将更多关注包括养护知识、文化内涵、消费预期等方面在内的配套消费需求。在便利化方面,消费者会更加注重容易买、好携带。可以预见,随着新时代的进步,消费者对个性化花卉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4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我国花卉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花卉产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随着育种技术的突破、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与西方传统园艺强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从花卉产业大国向花卉产业强国迈进,花卉产业将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将成为低碳、高效经济的代表产业。参考文献:1 杨光穗,王存,陈金花,等.海南三角梅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9):4.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