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研究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Vol.30,No.5Oct.,2023收稿日期:2022-04-18修回日期:2022-06-08资助项目:西部青年学者项目(XAB2020YN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55);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32300)第一作者:高原(199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和植被恢复的研究。E-mail:gaoyuan201@mails.ucas.ac.cn通信作者:史海静(1983—),女,陕西扶风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科研信息化的研究。E-mail:shihaijingcn@nwafu.edu.cnhttp:∥stbcyj.paperonce.orgDOI:10.13869/j.cnki.rswc.2023.05.025.高原,史海静,丁成琴,等.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温湿度缓冲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5):175-183.GAOYuan,SHIHaijing,DINGChengqin,etal.BufferingEffectofArtificialRobiniapseudoacaciaForestonTemperatureandHumidityinLo-essHillyRegion[J].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23,30(5):175-183.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温湿度缓冲效应高原1,2,3,史海静1,2,丁成琴4,郑诚5,姜艳敏1,2,张艳1,2,3(1.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对环境温湿度的缓冲效应,探究不同时间尺度林带对环境气候的缓冲特点以及森林小气候效应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黄土丘陵区的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同年建立的人工刺槐林和林外空旷地为研究对象,对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量化不同时间尺度人工刺槐林的温湿度缓冲效应。[结果]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均值分别低于林外0.13℃,0.99℃,0.92℃和0.16%。在一天中的14:00—16:00时段,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低于林外1.08℃,4.17℃和1.88℃,相对湿度高于林外2.72%;在5:00—7:00时段,林内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高于林外0.45℃和0.58℃,相对湿度低于林外1.80%。最热月(7月)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低于林外0.76℃,2.17℃和3.29℃,相对湿度高于林外1.67%;最冷月(1月)林内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高于林外0.28℃和0.87℃,地表温度低于林外0.20℃,相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