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12期(总第810期)科学咨询·26·课题研究红色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红色文化一方面具有传承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积淀;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开放性。红色文化批判地吸收了世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发展,形成发展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又为红色文化的孕育和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新时代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生存发展的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1]红色文化对于培养信念坚定、道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0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尽管他们年纪不大,但网络经历却很丰富。无疑,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土著”,经历了Web1.0时代的网络冲浪,Web2.0时代平板、手机端交互式体验,对能够进一步满足人类精神、娱乐、生活等需求的Web3.0时代虚拟世界空间也非常了解。然而,网络具有隐蔽性,西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思潮以及暴力、色情、低级趣味的价值观念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无限扩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养成和精神感知,动摇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启发他们继承与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无数惊天动地的事迹、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生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巨大革命力量,令当代大学生肃然起敬。(二)有利于大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与此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道德沦丧、道德滑坡、道德冷漠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红色教育能够激发榜样的带头作用,强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陆续涌现出诸多英雄模范人物。1963年,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